《第一归正会》是2017年的一部恐怖片。由保罗·施拉德执导,伊桑·霍克、阿曼达·塞弗里德、塞德里克·凯尔斯等联袂主演。第一归正会,又名First Reformed、牧师的最后诱惑。导演: 保罗·施拉德 编剧: 保罗·施拉德 主演: 伊桑·霍克 / 阿曼达·塞弗里德 / 塞德里克·凯尔斯 / 维多利亚·希尔 / 菲利普·埃丁格 / 迈克尔·加斯顿 / 克里斯托弗·迪伦·怀特 / 弗兰克·罗德里格斯 / Bill Hoag / Kristin Villanueva / Ingrid Kullberg-Bendz / Ken Forman / Van Hansis / Del Montgomery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7-08-31(威尼斯电影节) / 2018-05-18(美国) 片长: 113分钟 又名: 重组教堂 / 第一次重组 / 牧师的最后诱惑(台) IMDb链接: tt6053438 ======================= 伊桑·霍克扮演一个前军队的牧师,他在儿子不幸去世之后始终沉浸在悲痛中,阿曼达·塞弗里德扮演的女主角是一个教堂成员,曾是个激进环保主义者,遭遇了丈夫自杀,于是两个受伤的人有了人生交集。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6.8,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影迷点评:
何阿嵐 说:Schrader此終是活過70年代的人,也是具宗教感的導演,老馬有火,反叛有理,神聖裡頭也略帶邪氣,上帝有沒有缺席似乎不重要,最終都要朝向超然聖凡之路,人唯有學習耶穌走過的路後(只不過這份激進路線從不被認真看待,耶穌也是革命家來,他的死也不只是宗教感),所以他眼下無論是的士司機,舞男、小說家,還是牧師,都以行動超越自身。但何不火爆到底?對世界太認真的人終究會走向自我滅亡,相信自我犧牲來換取他人救贖,Schrader 的核心思想無疑是Bresson的《Pickpocket》,不過,世界是否還能以「愛」作為救贖?你看Bresson 後期電影也絕望,連他也否定價值,變得虛無了。電影也是體現了他本人所想的Transcendental Style,作出影像性整合和重新思考,雖然Bresson、Dreyer,小津處處烙印,怎樣也想不到三位一體過後最終路標竟然是 Manoel de Oliveira?
文森特九六 说:备受创伤摧残的主角因巨大的存在焦虑而对自己进行了一场漫长的看不到尽头的灵魂放逐,随之导致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同现实世界产生了错位,并因这种错位所导致的质疑而走上了用反抗来进行修正的道路,且在通过近乎自毁式的绝望痛击而获得了某种短暂的超然后,终于接受洗礼领略世间真情而成为人,施拉德一生的创作皆以此为轴心,本片中更是直接将超然凝练为神性,将焦虑放大于“污染”这一自然的癌细胞,进而由此展开了一场内心世界的天人交战,可谓是对其作者性的一次高度概括和升华,纵使较之《迷幻人生》中的威廉·达福,同样在深夜写作和游荡的伊桑·霍克获得了更为令人欣慰的归宿而不够残酷,但这部奇特的黑色电影仍旧可以排进我的施拉德前五。
冬寂網路.com 说:首先,是教堂塔顶的一个小十字架,以及一本摊开的日记,《第一归正会》大多数时间是中景或全景,它的极简主义形而上学似乎顺接着布列松的乡村牧师及伯格曼的《冬日之光》,老塔《牺牲》之后,“信仰”再一次在信仰拥抱科学主义的后现代语境中出现。环保与极端主义是这个时代致死的疾病。信仰摇摇欲坠,一个恰如其分的克尔凯郭尔式文本:2010s的无限弃绝骑士。但在那场圣歌中,阿曼达·塞弗里德的“最后一分钟拯救”一方面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却又在升华中悄然回归伦理,在那场拥抱之后,它依然是一部美国影片,而不是欧洲。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