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队长》是1999年的一部喜剧片。由詹米·巴比特执导,米歇尔·威廉姆斯、娜塔莎·雷昂、巴德·库特等联袂主演。啦啦队长,又名恋恋模范生、我是啦啦队员。个性活泼开朗的梅根(娜塔莎·雷昂 Natasha Lyonne 饰)是校园拉拉队的队长,亦是男生们仰慕追求的对象。然而,在误打误撞之中,梅根竟然被父母误会是同性恋,而被送往了“治疗”同性恋的同情恋矫正学校之中,在这里就读的,都是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的年轻男女们。
因为相同的境遇和性取向,大家很快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这里,梅根结识了名为格拉汉姆(克丽·杜瓦尔 Clea DuVall 饰)的女孩,刚开始,两个个性迥异的女孩将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常常爆发激烈的争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颗年轻火热的心开始渐渐靠近。知道有一天,梅根因为犯了错误而被强制退学,她才发现,自己早已经深深爱上了格拉汉姆。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6.8,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影迷点评:
法外之徒 说:正如莎剧带有同性恋的色彩却禁止明显的男性人物接触 所以一旦男性角色的关系展现出禁忌危险时 其中一人就会显露其女性身份以复归安全 我们也可以在「啦啦队长」韦斯·安德森式的homo rehabilitation center和对正史的戏仿/戏谑意味中找到这种对禁忌和违越的调侃 它用荒诞童话的外壳取消了一种更危险的、破坏性的禁忌力量 即对历史上诸如homo rehab和电击疗法是真实存在的这一事实所产生的焦虑 在不能(不允许或不忍心)直接拍摄同志矫正治疗的情况下 拍摄一部具有内部张力的描写喜剧 这已然作出了言说这一话题的努力 我们反过来也可以把电影文本理解为一种社会的象征行为 将导演表达方式的选择视为其对社会历史困境所做的形式和内在的应激机制
QuietAmbassa 说:果然名不虚传 虽然结局不喜欢 但整体超出预期 高配版的错误教育 目前看过最好的关于conversion therapy的电影 小Natasha和RuPaul算是彩蛋(我居然没看演职员表)明明是非常难受的题材 但真正的幽默能凸显出整件事的荒唐 让人能真的笑出来 怎么能对孩子一边说爱你 一边告诉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孩子如果不按你的想法活就不能回家?最近天天从Sciamma女士那里学怎么写剧本 才意识到filming desire那么难 这部电影就是做到好的一个典型 when ppl are being who they are everything just feels right. And u telling me that’s unnatural. LOL.
小斑 说:我都不懂自己的硬盘里为什么会有一部的。这应该算是“青春校园喜剧片”吧,比较另类的那一种。什么“性向纠正”这根本就是“拉拉养成日记”啊。来自基督教家庭真心相信自己不是拉拉的单纯女主角的设定还挺好玩的。粉红色,尽是粉红色有没有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