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之王》是1930年的一部动画片。由约翰·默里·安德森执导,卡拉·莱姆勒、凯瑟琳·克劳福德、斯利姆·萨默维尔等联袂主演。爵士之王,又名King of Jazz。这部在歌舞片发展早期拍摄的影片,堪称是当时最为奢华的好莱坞巨制。影片由后来被誉为“爵士之王”的保罗·怀特曼领衔主演,还请到了一众歌舞名手。片中的内容取自百老汇的经典演出,通过名家和管弦乐队的出色演绎,为观众感受爵士年代风情提供了一次珍贵的机会。影片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2013年,它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电影目录。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5,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激流火枪手 说:为了这部电影充了vpn年费,到youtube看的,没有字幕,主要来听歌。音乐和舞美都没得说,那时候的爵士乐,像阿布说的,卡普斯丁这类的罗格泰姆音乐家是很想做古典的音乐的,在影片中贵族女性的唱歌部分尤其如此,音调很偏向于古典的歌剧,唱腔则趋于扁平和流行。此外,这是迎接大摇摆时代来临的作品,还没有摆脱罗格泰姆的“妓院”风格,时常卖弄风骚,难怪在30年代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迎来了中国的歌舞厅爵士乐的时候,为其作曲的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晖会被打为黄色歌曲,这也使中国的爵士乐承受长久的污名。最终后果就是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停滞,连续被香港和台湾甩在后头,直到90年代才慢慢复苏。如今仍然落后于日韩甚至泰国印尼之后。
crystal53451 说:SIFF23 第3场 看完这部电影,终于意识到为什么歌舞秀、杂耍秀最终会进化成音乐剧了,因为没有剧情会很无聊。长时间的歌舞杂耍,哪怕有明星领衔,哪怕有叹为观止的舞蹈技巧,哪怕歌曲都很动听,还有奢华至极的服装,最后特别壮观的各国风情歌舞秀,依然必须要插科打诨来调剂。即便如此,还是会审美疲劳。最后那个逼真的“熔炉”,真的很搞笑。其实都是“改良”后适应美国人口味的异域风情。最搞笑整个电影只有一位黑人,一个小女孩,而这部电影叫爵士之王。1930年的时代,屡次调侃一下妇女的忠诚在当时并不是大问题,但老是类似笑话就不那么好笑了。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用1930年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拍摄出来的,无厘头的音乐动画片、鬼影/重影、微缩舞台。
秦诺诺 说:修复版蓝光已经将双基色特艺彩的美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论是色彩还是用光都美轮美奂,虽然红绿双基色依然有失真但是已足够令人惊艳。相比画面的修复音轨的修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这对于一部以歌舞音乐为主的电影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遗憾。从影片的编排来看,音乐歌舞小品动画的各种组合新颖别致又充满想象力,舞蹈编排尤其的令人咂舌,除了满屏整齐划一白花花的大腿外,鼓上与影共舞,木偶娃娃双人舞,这两段更看的人目瞪口呆。。。艺术指导充满了奇幻诡谲的色彩,难怪这部电影中的某些桥段甚至启发了科学怪人。。。ps任何时候回溯电影的历史都会再一次感叹电影果然今不如昔。。。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