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爱情片 俄罗斯 2008-12-25
主演:安东·沙金 奥莎娜·阿金什那 叶夫根尼娅·希里夫斯卡娅 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 叶卡婕琳娜·维尔科娃 奥尔加·斯米尔诺娃 Igor Voynarovskiy Georgiy Sivokhin Yanina Melekhova
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潮人》是2008年的一部爱情片。由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执导,安东·沙金、奥莎娜·阿金什那、叶夫根尼娅·希里夫斯卡娅等联袂主演。潮人,又名Стиляги、布吉舞。导演: 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编剧: 尤里·科罗特科夫 / 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主演: 安东·沙金 / 奥莎娜·阿金什那 / 叶夫根尼娅·希里夫斯卡娅 / 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 / Igor Voynarovskiy / 叶卡婕琳娜·维尔科娃 / Konstantin Balakirev / Aleksandr Stefantsov / Georgiy Sivokhin / 奥尔加·斯米尔诺娃 / Yanina Melekhova / Irina Rozanova / 谢尔盖·加尔马什 / 奥列格·扬科夫斯基 / 列昂尼德·亚尔莫利尼克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2008-12-25(俄罗斯) 片长: Russia: 130 分钟(Director's Cut) / 115 分钟(theatrical version) 又名: 布吉舞 / 潮爆莫斯科 / Буги на костях / Stilyagi / Hipsters IMDb链接: tt1239426 ======================= 讲述在莫斯科50年代一群年轻人为了听另类的音乐、穿另类的服饰、坚持独特的方式而寻找自我和与社会抗争的故事。 影片开头讲诉的是50年代的前苏联一群叛逆的青年想要自由,和别人不一样,在大环境下显示出鲜明的对比,画面色彩部分尤为强烈,随着剧情的深入,这种封闭的社会和开放的意识形成强烈的冲突。男主角的改变到对女主角的爱加上朋友之间的感情,父亲对孩子的支持理解,让影片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导演在优美的歌舞中传达着对那个年代的自我封闭一种反抗,不过不失,不卑不亢,彰显功力,镜头的运用,剪切的手法均属一流,歌舞桥段也保留着俄罗斯的风格,对爵士音乐的渲染也体现了追求自由的深度。 俄罗斯一直盛产美女,影片中的女主角们都十分养眼,Oksana Akinshina和永远的莉莉亚那个时候比只是成熟了许多,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谁都曾经青春年少,电影中部分情节点出了人始终要成长,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最后的歌曲就是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意境。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1,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噩梦枕头 说:影片就像是一场50年代苏联的“颜色革命”,用奇装异服对抗统一制服,用纵情歌舞对抗激昂合唱。但是音乐,为什么是音乐总能刺破高压的牢笼?大概因为人心底始终有一份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吧。而音乐往往就能拧开那个阀门,释放出被压抑的个性。似曾相识的一幕,在30年后的中国也曾上演。影片最后,在美国到底有没有“潮人”?这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男女主角因爱结合,却生出黑人小孩,但这来路不正的婴儿依然被老父亲承认是“我们的血脉”,寓意着外来文化也可以在本土生根发芽。最后的长镜头拉出了各个时代被西方文化影响的叛逆青年们,可能潮流会过时,但自由意志永不过时。复古感做的很好,俄语爵士带感,社会主义大合唱很带感,俄罗斯美女更带感XD。
Валентина 说:的确是一部很好听很好看的电影:爵士曲调融合俄式歌词的音乐和色彩丰富的服饰场景都让人眼前一亮,明快流畅的剪辑也很加分。中间阶梯教室和片尾广场集会的两段群体戏很震撼——苏联时代绕不开的要素。看到结尾才认定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尤其是Фред告诉Мэлс美国没有Стиляги,Мэлс说:可是我们这里有啊。突然觉得有点伤感:当这一边向往着那一边的流行文化,试图用出格的装扮来标新立异、反叛当下,但现实依旧筑着无法打破的壁垒。除了最后莫名的“喜当爹”的剧情之外,其他部分都很好。总体来说形式大于内容,但内容也不干瘪,看完很有收获。以及很想念莫斯科啊!
decidels 说:承认歌舞很棒。色彩很赞。但是看到开头女主和男主在水边的那场戏我就知道自己不会喜欢这个姑娘,寄希望于之后的两个小时里我会爱上她,但最后我也没有做到。横看竖看女主都是bitch。男主真的好悲催。其实写下这些话还蛮对不起各路给好评的人,但是就算我写下了这席话君如果想看也抵挡不了你的热情。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