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的审判》是1961年的一部剧情片。由斯坦利·克雷默执导,维尔纳·克伦佩雷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朱迪·加兰等联袂主演。纽伦堡的审判,又名Judgment at Nuremberg、纽伦堡大审判。由斯潘塞.特蕾西、理查德.威德马克等联合主演的本片是一部群星戏。讲述二战后在纽伦堡提审德国纳粹计划的法律关系者,三个被告提审的原因是给犹太人施行断种手术。担任主审判长的是美国人赫鲁特,他主张其中两个被告无罪;而德国司法部长亚林克竟对此事保持沉默,但检查官罗森上校却激烈的指责被告,因此三个人展开激烈的辩论。审讯继续进行下去。而美国的高级官员们希望能在审判中获提德国所犯罪行的良好证明,因此对审判施以极大的压力,但赫鲁特坚守法律的正义立场,给予了最公正的判决。在宣布判决结果时,只有亚林对赫鲁特审判长的态度表示赞赏。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将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搬上银幕,拍摄而成的,以突出的演技来表现伦理与伦理间的纠缠关系。此片获得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及最佳改编剧本奖。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9.1,是一部少有的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有了果断看呀。
影迷点评:
电个爆炸头 说:经典的律政片,很有深度。将视觉局限于室内庭审,却将观众的视野拉阔至整个战前、战时及战后时代,其中的庭辩相信至今依旧是可以争论下去的,它还原历史背景,审判纳粹法官,也是在审判当下的德国人民,无一避免地他们都要面对是否有罪及为何有罪的拷问,辩方甚至提出,当时期的欧洲,美国政府也有相关的责任。辩论中,凸显的是国家意志与个人意志的问题,他们是在顺从还是已经被扭曲,要面对的是被审判者的立场还是行为?诸如此类的问题似乎不能简单定夺,我对此的历史及法律知识吃得也不够深,很多问题只能受到冲击而形成不了真正的反思,像德国战败后,在苏联和美国对德国的“需求”之下,类似的这些审判在当时是否有别的考量,美国又是何时退出对德国的控制?德国人又是如何接受战败后的生活?又是何时重新站立变为现在的德国?种种思量,有待重看。
左胸上的吸盘 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困境”,技术上倒不显眼,除了几次突然的推拉摇移,镜头整体偏稳,打光始终透亮,灰度适宜,画面基本是为呈现言语而存在。它选择了纽伦堡审判中针对德国法官的部分,在极特殊的背景上,将法理放置在国家主体和国际利益上进行讨论,电影里的美国主审法官最终选择不顾美德两国的国家立场,不过他终身监禁的判决在冷战诉求上注定无法实现,在庭审戏之外,还安排了主审法官与德国军官遗孀的交往、美国军方和政府对军界检方的指引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稍显生硬,主要是提出谁该为战争和灭族行为担责的问题,第二条记录了政治对于法律的约束,整个剧情能感到美国对德国的怀柔,结合剧中对冷战的叙述,我觉得存在对冷战政策的批判性立场(并且形成了有趣的自反)。演员们的表现精彩,尤其德国小律师,反应快情绪足,是这部庭审戏中的口才担当。
La Bayadère 说:值得十星。这部电影对我这样一个信仰科学与理性的moralist而言不啻是一席逻辑的盛宴。Delimma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可选项往往都逻辑自洽,此时问题关键就是对每个可选项逻辑背后的原则/精神的衡量。这就是为什么公开自由的辩论,“在理想环境下”,不仅对法庭,而且对社群而言如此重要。且不说能淘汰没有足够逻辑支持的观点,每个逻辑自洽的可选项背后的原则,哪怕不能说是偏狭的,至少肯定是有局限的(这就是Janning作出最初那个让他后悔的选择的原因)。公开自由的辩论有利于判断者比较这些原则,掌握一个bigger picture,“在理想环境下”,据此“尽量”做出最“公正”的选择。如果仅仅出于自身“需要”(利益上、情感上)做(眼前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我们与纳粹有什么区别?(默默为男神跟女神吹了的事咬被角抽泣)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