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是1985年的一部剧情片。由玛格丽特·杜拉斯执导,Axel Bogousslavsky、丹尼尔·盖林、Tatiana Moukhine等联袂主演。孩子们,又名Les Enfants、The Children。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通过家庭内部关系透射出杜拉斯的生活意见,故事聚焦于七岁小男孩埃内斯托身上,他入学几周后便因为不喜欢学习选择辍学,坚信在这个精神荒芜的世界上知识毫无用处,忧郁难当之下开始推崇自己的理论。父亲无法理解儿子的行为,但是无论他显得多么奇怪,格格不入,母亲始终支持着他。(豆瓣电影字幕翻译2.0小组)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7,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穿山 说:《电影手册》:埃内斯托和现在那些拒绝知识的人绝然不同。 玛格丽特•杜拉斯:他没有时髦的想法,既没有秘诀也没有原则和道德。 《电影手册》:这句话让埃内斯托在整个法国家喻户晓:“我不想上学,因为学校总教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你认为埃内斯托是个圣人吗? 玛格丽特•杜拉斯:不,我认为他处在矛盾之中。人类失去了埃内斯托,这也是人类最大的损失。他坚持自己的认知和无知。他不断地谈论着上帝。正如我不信上帝一样。这些话是对我俩说的,但埃内斯托完全利用了这些话。圣人?不是的。他从不撒谎,也不掩饰。他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孩子:如果他知道世界末日,他会像传播节日讯息一样散布这个消息。我感觉他距离死亡很近。
杀手太凉 说:A-/83|Ulysses 1st阳光明媚的法国乡村似乎是虚无主义哲学者的天然产地,以“不值得”为核心的对生活的恐惧、对死亡的承诺和对世界的否定,通过一个7岁孩子的无法叙述的口吻娓娓道来,带给观众关于“存在”与“意义”的思考。整部电影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令人着迷,其荒诞和实验性的刻画反而将那些刻意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现象凸显得尤为真实。杜拉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和虚无主义体现在了她所有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只是从前被爱情故事的浪漫悲怆所掩盖,现在想来,她笔下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场场不值得的虚无罢了。
信电影得永生 说:太厉害了,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看完的,因为电影的高度文学性,没有故事性,看一部电影如同在看杜拉斯晦涩的小说:短句,声音和画面的间离效果,固定镜头,忽然开始剖析亲子关系,忽然开始谈论教育、哲学、上帝,看似僵硬的表演,灵魂却在飞。暧昧的兄妹情,让人怎不想起《情人》里的小哥哥。从广义上说,我们都是孩子。 杜拉斯,是金句制造机。也是电影创新者,她电影里有文学语法,对观众有门槛,她这部电影里的人物是用灵魂在对话,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对话和表达。 三星半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