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很可能是魔鬼

很可能是魔鬼7.8

类型:剧情片  法国   1977-09-29

主演:亨利·德莫布朗 Antoine Monnier Tina Irissari Henri de Maublanc Laetitia Carcano Nicolas Deguy Régis Hanrion Geoffroy Gaussen

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剧情简介

  《很可能是魔鬼》是1977年的一部剧情片。由罗伯特·布列松执导,亨利·德莫布朗、Antoine Monnier、Tina Irissari等联袂主演。很可能是魔鬼,又名Le diable probablement、大概是魔鬼。该片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一个忧郁的巴黎青年人努力寻找现代大都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故事。他在宗教,政治中找不到幸福和生活的理由,甚至在他自己身上也找不到。于是他把时间花在两个女人的身上,希望这样能够永久联系在一起。…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8,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Annihilator 说:4.5。简洁的、单向的、精密的,基本摄影方法是在严格的景别选取之内由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牵引镜头运动,进而不断构图-运动-重新构图。布列松的作品虽然是机械的,但并不是缺乏感知刺激的,只是各类视听元素都脱离了原本的位置和性质并被重新定义——演员脱离情绪成为动作机器和构图装置,声音脱离空间和音源进而重组为音符。为什么布列松电影是外星人电影?因为观众必须摆脱地球人感知世界的惯性思维才能进入它们,「经验式的观看/感知」就此失效,其中的一切都不可能被还原至对应的日常经验。这要求观众必须建立全新的观看逻辑以匹配并嵌合布列松的创作逻辑,因而开放的观看态度是必备的,否则便只能指责其电影风格「失真」。布列松主义的超验性就在此,不具备任何超现实的内容或反现实的逻辑,只是借由纯理性来构建一个反经验的银幕空间。
  冰红深蓝 说:布列松倒数第二作,获柏林评审团大奖。1.布列松最有时政性和社会性的作品,在刻画一个遍寻生活意义无果的青年大学生的最后岁月的同时,插入了多段纪录片影像,如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统计报道(棍击小海豹残忍),以及课堂上对核电站风险的讨论和教堂内对天主教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质询。2.尽管是彩色片,但无论是服装还是环境空间均为冰冷肃杀的色调(棕、灰、黑)。3.对肢体动作的大特写,人物冷漠空洞的神情,以及爱情、政治、宗教、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均无出路的体验,浓浓的虚无感至终渗入了观影者心中,结尾话未说完的猝然死亡则更彰显出无情的世事冰冷。4.对伐木树倒的镜头的无尽叠加,噪音,间或插入主人公紧捂耳朵的近景,令人窒息。5.在教堂里播放着赞美诗乐,瘾君子却在狂盗捐赠箱的硬币,如此绝望地呈现出赎救的不可能。(9.0/10)
  琐碎与瞬间. 说:相比起文德斯在《柏林苍穹下》中将观察巡视意图物化(外化)为“缺席的”天使,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摄影机极大自由度,使摄影机缓慢沉重穿行于人世的极具德意志肃穆气息的做法。布列松则更具现代性,其并未以某个人物作为核心视点进行社会观测并以此获得统领全局的俯瞰视角。而是将冷峻的审视观察植入影像内部的环境地景中以生成一种逼仄与间离相耦合的核心气质。在某种程度上说,布列松影像中的“环境语汇”成为了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人物的纯粹意志。其固定镜头下人物机械般地入镜与出镜、身体局部特写对主体性的肢解以及布列松作品中一贯的僵直迟缓的造型姿态一同被黑洞般虚无庞大的地景形塑捏合而出。而《很可能是魔鬼》与《钱》可能是布列松这一方法论实践最为极致的两部作品。

精彩剧照:

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1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2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3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4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5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6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7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8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9很可能是魔鬼 剧照10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 4.5

    适足性

  • 3.5

    我很好 多谢关心

  • 5.8

    叔叔

  • 7.1

    少年梦2

  • 5.9

    最后的家

  • 6.8

    风尚合唱团

  • 塞西亚复仇之剑

  • 6.6

    舞动我青春

  • 3.0

    重启明日

  • 6.1

    欺骗

  • 6.3

    威尼斯神偷

  • 6.3

    昏迷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