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酣歌畅戏》是1999年的一部喜剧片。由迈克·李执导,安迪·瑟金斯、德克斯特·弗莱彻、雪莉·亨德森等联袂主演。酣歌畅戏,又名Topsy-Turvy、斗气歌剧院。一部以十九世纪为背景的古装剧,处境是豪华的歌剧院,主角是一对歌剧作曲及作词排挡。上半部是两人的斗气斗戏,下半段则讲作曲家受日本文化感染而编出经典剧目《THE MIKADO》。影片多幕戏中台上戏,令人叹为观止。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2,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巫山一段云 说:本片采用长时间全景式的拍摄方式,在传记片的书写方式上,用类似于白描流水账的方式记录这次舞台从最开始到上演的全过程,并展示参演人员的各种状况,这种方式和91年的《梵高》相同,闪光之处就在于可以极为便捷的将所处时代书写的完美至极,但与之不同的是,本片的视角并非集中,而是分散,而在传记片中做群像又不现实,这就导致了电影因人物繁杂显的冗长,而戏中戏的部分也要见仁见智了。另一方面是人物创作困境书写,此类影片最著名的要属《八部半》和《爵士春秋》了,前一部借由此来探讨个人,后一部用不断改写为发端,在场面上引入歌舞,在本片来看,两者似乎都有,但都不深入,前一部分,因为一次浏览而就解决了,导致不能深究,而后一部分又因为歌剧没有歌舞观赏性高和调度单一,导致乏味,最终令创作问题只成了串联电影发展的脉络,缺乏讨论。
probe 说:迈克·李的近代英国题材才称得上真正的遗产电影啊,遗产最重要的还是人的魂,一个个生活中的真人的魂,那样的幽默才发自人本真的可爱。迈克李的时代文化考据水平没的说,即使不可能百分百还原历史,起码他镜头里的伦敦与伦敦人,不是一味被符号化的黑色冰冷的相片画框,而是那些延续至今被不时讲述有温度的小故事的祖祖辈辈们。有追求生活小乐趣的雅致文明才会有那个东方文化热的时代。把整出戏剧的各选段重排插入叙事序列中的手法,尽可能在电影里完整的展示了歌剧内容,又不致造成结构呆板。
字母君 说:迈克李电影中的台词真是非英母语观众的噩梦啊…… 导演写人物从来不会令人失望,但是电影前半段流水账,后半段则成了“the making of xxx”式的纪录片结构,还拍得这么长,实在是很难让观众真正投入其中。迈克李的电影拿正反打和“排排坐”撑全片其实完全可以接受,然而连歌舞场面的调度也这么偷懒就不得不吐槽了,这拍法和舞台搬演有啥区别……?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