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俱乐部》是1984年的一部剧情片。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汤姆·威兹、劳伦斯·菲什伯恩、尼古拉斯·凯奇等联袂主演。棉花俱乐部,又名The Cotton Club。30年代,年轻的爵士乐号手来到棉花俱乐部演奏。他的音乐吸引着人们,但他却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帮会组织的交易和背叛之中。…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3,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赱馬觀♣ 说:本片足以解释科波拉因何从七零年代的璀璨夺目到八零年代的黯然失魂。时代变迁是很重要的背景因素。新保守主义主宰下的美国,极力推崇冒险激进排斥传统怀旧,七零文化主调被迅速边缘,当红大导也无法幸免。片中理查吉尔(意)最终必然与矮子(犹左)和高佬(法)走到一起。这就是个八零失败者联盟!科波拉在通过角色身份设定和阵营组合表达自己对于里根时代不满和警惕;不过,从影片品质的角度,也不能算是很成功。杂糅多重类型,风格难以统合,说是黑帮加歌舞?却没有热情似火的喜闹夸张;说是在谈爱情坚贞?男女主人公的火花也只是星星点点稀稀落落,远不及投射其身的斑驳的黑色光影抢眼吸睛。应该说科波拉并非是一个善于在喜剧与浪漫维度上发挥想象调动情绪的导演。可本片恰恰将其作为风格主攻方向,甚至举杯庆祝“幸福结局”。似乎更像在自曝其短?
绝色天平 说:如今的爵士乐是高雅的象征,全世界的唱片公司都把它归在古典音乐类,但最初的爵士乐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而是经常与罪恶联系在一起。在爵士乐全盛的20世纪20年代,它属于反叛音乐,如同50年代的猫王,60年代的披头士,70-80年代大陆的邓丽君,是教人学坏的音乐,比靡靡之音还罪加三等。科波拉的电影中充斥着种族歧视、黑帮等元素。尤其使几场在音乐中犯罪的戏颇有当初《教父》的味道,就艺术价值上来说,《棉花俱乐部》实属经典。
解影 说:总的来说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尤其是声音的处理,将一派欢乐祥和的音乐气氛和残酷的权利和金钱斗争混合在一起,交织着种族之争,爱情在物质和金钱面前的脆弱。犹如影片的女主角说的那样:mone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saves you.总之里面的人物是有点类似于脸谱化了的,但是可以分析的,就像凯奇饰演的那个弟弟一样。20年代确实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那个年代很繁华,同时那个年代也很罪恶。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