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2009年的一部喜剧片。由李安执导,安索拉·凯特斯玛蒂迪斯、王李、凯文·张伯伦等联袂主演。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又名Taking Woodstock、胡士托风波。60年代末的美国,伴随着战争的残酷与遥远以至似乎不可相信的登月壮举,年轻人们寻找着自身与世界的呼应。在纽约州白湖临近的小镇上,犹太青年艾略特(Demetri Martin 饰)为了照顾吝啬的母亲,放弃纽约的设计师工作回家帮忙打理汽车旅馆的生意,为了改善举步维艰的经营,艾略特借自己当地商会会长的便利,筹备举办例行的音乐节活动。与此同时,第一次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由于原定举办地当地政府的反对宣告停滞,艾略特抓住这次机会,邀请主办方迁址自己家乡,当地居民对嬉皮士观众们可能造成的危害忧心忡忡,艾略特在发布会上放弃收取门票的宣言更让各地音乐爱好者蜂拥而至,观众人数达几十万之众,让举办地成为了陷入狂欢的独立共和国。随着音乐节的进行,艾略特一家的问题亦得到了缓解…… 本片根据Elliot Tiber的回忆录改编。 …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7,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西楼尘 说:这个夏天白湖镇仿佛经历了一场性高潮,从前戏的鸟语花香到高潮的山呼海啸,以及事后的落寞寂寥。而一个男孩也在音乐节中告别童贞,实现成长的蜕变。上一次去纽约,这一次则要以自由名义征服世界。在分屏的镜头中,人们拥抱热吻无惧冷雨浇漓;在宇宙的中心,伍德斯托克是一股热浪,席卷一代迷惘的少年。
57 说:这是不是表现全球60年代最为温吞的一部电影?李安习惯性的家庭视角、好学生视角在这个题材下显得疲软,除了那幕迷幻大地的特效,几场本该带劲儿的戏都有些过于克制。那时的青春不止是和父母的温情决裂,也不止是用分隔画面来堆砌的药物和裸体,而是冒险,是解放,是那个狂欢过后策马而来的浪人。
螃蟹 说:Hippie:自由、反战、博爱。。。对于李安,我不知道还要说什么了:一路轻松诙谐却精确把握其精神,看似随意却没放过那些数不胜数的无价的细节,纪录片式的琐碎真实的镜头,最精华的段子却落在迷幻的那个夜晚、也是音乐节的高潮,手法太妙。除此之外,他居然还烙下自己的印记:家庭和成长的主题。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