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十二乐章》是2007年的一部纪录片。由Scott Hicks执导,菲利普·格拉斯、埃罗尔·莫里斯、查克·克洛斯等联袂主演。格拉斯十二乐章,又名Glass:A Portrait of Philip in Twelve Parts。二十世纪最勇于突破,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19岁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随后受教于法国音乐教母布隆格,因缘际会受到印度西塔琴名师拉维香卡的启发,激起葛拉斯大胆突破古典音乐窠臼。往后十年,前卫乐风让他饱受音乐界嘲讽与孤立,古典音乐殿堂拒他于门外。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葛拉斯的音乐世代正式展开,此时,他已年近40。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着手记录这位传奇音乐大师,长达18个月的时间,跟随葛拉斯的脚步横越三大洲,首度揭露葛拉斯极度私密的创作历程、家庭生活,与追求身心灵合谐的乐活精神,引领我们一窥这位令人赞叹又充满谜样色彩的音乐家的生活点滴。 幕后制作 《格拉斯十二乐章》片名取材自菲利普·格拉斯的1970年代简约主义音乐Music in Twelve Parts,以十二个段落透视现代音乐巨擘菲利普·格拉斯的创作观、工作、家庭生活、朋友、身心平衡的追求、他的过去和现在。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着手记录,长达18个月贴身拍摄,超过120小时的画面,持续七个月的后制,呈现菲利普·格拉斯的生活切面和价值观。导演斯科特以被拍摄者菲利普·格拉斯主述,如同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罗斯“马赛克肖像画”以局部单位拼贴全貌。斯科特·希克斯说:“我是以非常个人主观的方式偷窥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这并非一部必恭必敬的辉煌生涯回顾录,因为电影并非关于真实,而是在乎情感。”《格拉斯十二乐章》的真情至性让人感动。 天才总是能游刃有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领悟力强,对自已所信奉的价值十分固执。音乐专才的同事说,菲利普·格拉斯并非简约主义音乐的第一把交椅,同期还有更受到瞩目的极简主义音乐家。从《格拉斯十二乐章》里的纪录片段,观众得知,未受到乐坛、大众肯定前的菲利普·格拉斯在1970年代的纽约苏活区度过好长一段辛苦的日子。为了兴趣和理想,他必须忍受观众不认同他的音乐时,脱口的咆啸。有时一场演出,只有六个观众欣赏,即便如此,菲利普·格拉斯从未改变初衷,继续坚持谱写脑海浮现的音乐,与人分享。他前卫的乐风受到古典乐坛的讽刺和排挤,他索性在公园、画廊……等非正式的场合演出。那段日子虽苦,但也呼应了1970年代纽约苏活区的丰沛创造力。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格拉斯的音乐渐被肯定。 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的妻子,了解音乐之于丈夫的意义,这样说:“音乐是他与人沟通的方式,音乐是他的语言,他喜欢与人分享。”菲利普·格拉斯的第三任妻子,十分尊重他的音乐创作,然而,丈夫对于音乐全然的投入,也累积了某种程度的抱怨。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一个音乐人的妻子擒着泪水,向镜头诉说,彼此心中的远景并不相同,流露心中的难受。菲利普·格拉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可见一般。格拉斯朋友说,菲利普的音乐很简单,这些音符不断地向上攀升,直入天际。往后菲利普·格拉斯参与电影配乐的频率越来越高,他的音乐仿佛有着某种识别系统,一听就知道是“菲利普·格拉斯”的。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描述写作对于他某位朋友的意义,他说,写作之于朋友而言,既是一种逃避也是寄托,是他平衡自己的方式。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8.4,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影迷点评:
希声 说:博采众长,师从纳迪亚·布朗热(法国)和拉维·香卡(印度)。兼容并包,接触Gelek Rimpoche(佛教)、Sat Hon(道教)和Victor Sanchez(萨满)等等,吸纳诸种妙思奇想。和高佛雷·雷吉奥、埃罗尔·莫里斯多有合作,与马丁·斯科塞斯亦有交集。他的『极简之中蕴含无限意涵,不断攀升直至天堂边际』。Ps.印度音乐注重旋律(拉格)和节拍(塔拉),无和弦。最常见的廷达尔塔拉,16个单位拍。
F–A♭–F 说:“宇宙太初先有声”,格拉斯先听到了╮(╯▽╰)╭Errol Morris说:坐在我旁边这家伙是最像格拉斯的扮演者。他除了像不少人一样东西凌乱以外貌似就木有艺术家的古怪作风了,仅有的秘密就是“一早起床,整天工作”。"dreaming can be fact of our life".第五星,为了他的谦逊
scherzo 说:Chuck Close/ Woody Ellen/ Wu Man/Nico Muhly/“Ravi Shankar is a father taught through love"/沙灘上的愛因斯坦Robert和Philip的父母都被氣死了/一個素食解放西藏支持者卻否認自己是佛教徒/”I had few secrets“/作曲家與導演合作應做到”聽圖“和”觀樂“/練氣功五六年感受到了”氣“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