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理由》是2016年的一部纪录片。由杨逸帆执导,陈立安、蔡沛玲、林雨萱等联袂主演。学习的理由,又名If There Is a Reason to Study。如果你的孩子课业优异,偏偏更爱跳舞,你会让他发挥专长,还是勇敢筑梦?
如果他对音乐、科学、设计、曲棍球…什么都喜欢,却样样不精、成绩普通,
你会让他专精于一,还是继续探索?
如果他方向茫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什么,你是否会让他先安分读书再说?
或者你认为:孩子才十几岁, 有必要想这多?
台湾学生在国三之后,学习就得分流。怪的是,孩子成绩越好,可选择的学校越多。
社会不成文的认知是,选择学术高中,出路多;选择职业学校,难回头。
面对未知的明天,十五岁的灵魂,将何去何从?
立安从小自学组装零件、3D动画,鄙视应试教育,却渐渐在考试中吃到甜头。
雨萱成绩优秀,偏偏更爱演艺,陷入两难抉择。
沛玲怕自己跳舞的兴趣没出路,奋发苦读,却难以提升课业表现。
兴豪音乐才华洋溢,音乐老师却去当了上班族,让他不知:
该“面对现实”,还是继续逐梦…...?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未知,暂时没有评分,请继续关注。
影迷点评:
Eatnanaplz 说:一點思考,感覺這段時間是最考驗人的。遊戲、睡覺、玩手機、聊天。這些很簡單也很容易獲得快樂,但似乎是沒有層次的。無論什麼時候,停止學習都是件令人惶恐的事情。這些年我也算是嘗試過很多職業,有過很多愛好。和昔日同窗閒談,我看到調酒師朋友在研究新的酒單,哪怕酒吧不開張也會通過紀錄片去了解更多酒文化;一起學跳舞的朋友不忘在家練舞學習新的技能,學語言的要考試的網課一個個報上了。和同期的這種比較,不會讓我產生負面情緒,更多是自省。快樂和順遂會暫時屏蔽掉四伏的危機,削弱判斷力。它自帶保質期,在一段時間後鬆弛消散。可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就不一樣了,我的活著不是追尋意義,而是讓我自己變成意義本身:給自己的快樂製造門檻,不斷嘗試不停輸入反復篩選,然後向另一個大腦靠近。
Asyncoda 说:討論學習的理由很哀傷,沛玲說為了考試是真的,導演認為做想做的事情也是,但選擇哪一個,端看你有多少資源,這不一定是錢,還有自己的才華與家人的鼓勵。剪輯有點凌亂,時間軸隨著基測倒數,但又穿插雨萱國二跳舞的片段,所以對導演不必考試在休息區拍攝很不解,後來才知道導演是學弟而且自學。
二黑Zz 说:提出的议题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仍然维持着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初衷,亦或者已经扭曲为爬向上层阶级的工具。考试制度不过是整个教育体制扭曲化的最显著的污点,出问题的是每个身陷制度中的蚂蚁们,我们只有目标而从来没问过“我是谁”。导演年纪太轻了,架构混乱主题跑偏,但是热情似火。
精彩剧照:
影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