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告别圆明园

告别圆明园7.9

类型:纪录片  中国大陆   1995

主演:

导演:赵亮

剧情简介

  《告别圆明园》是1995年的一部纪录片。由赵亮精心打造的,电影告别圆明园,又名Farewell Yuanmingyuan、Gao bie yuan ming yuan。圆明园画家村是中国第一个有艺术家聚居现象的村庄,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一种自由生活的象征。从1989年末至1995年,在这里居住的画家,诗人,乐手达四五百人,1995年夏天开始,警察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大量拘捕驱散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们。 在冬天来临之际,这个充满幻想和激情的“画家村”被彻底瓦解。本片纪录了这一段令人伤心的日子。 Beijing’s Yuanmingyuan Artists’ Village (1989-1995) was the first truly spontaneous grassroots art commune in China. Home to over 500 painters, poets and musicians at its height, it represented a level of personal and artistic freedom unprecedented in Socialist China. In the summer of 1995, Beijing police – citing “security concerns” – launched a series of raids and arrests designed to drive the artists out of the Yuanmingyuan. By late autumn of 1995, the commune had been disbanded and the artists scattered: the dream of the Artists’ Village was no more. This documentary is a record of that painful time, the last days of the Yuanmingyuan.

综合评分:
  DVD电影网评分7.9,算是一部中等偏上的电影作品,值得收藏看,推荐大家观看。

影迷点评:
  节操之王 说:赵亮对电影的取名非常气奇妙,《圆明园》的转语义从封建皇权转移到了政治威权主义,对画家群体和他们在“后八五”状态对在世纪末的余波并未产生隐喻(所谓的后八五状态仅为个人猜测,尚未有研究显示圆明园画家村的画家们同八五新浪潮的具体关系)。于早期DV的技术问题所带来的噪点和粗糙的视觉体验并非刻意为之(虽然有的研究者将其定义为独立纪录片的美学形态之一)。实则游观式的拍摄方式不能构成成熟的结构式美学的例证。同时,画家村小组群像的被语法化了,事件点和政治权利为身体本身加持了语法化的处理,一种离散的,单元式的,分离化的,单位式的,让身体变得更容易被以DV机器和警察为代表的装置所驱使。我不太赞成陆兴华将这种关系翻译为”加以处理”。因为在动态身体政治中总有主动与被动一方,所以我用了驱使(impel)。
  走弋 说:最打动我的居然是20分钟的连续大头采访,He Lu和Li Song都描述了自己的收容经历,但He的平实讲述就很有说服力,我相信他说的话,就像他自己说的,搞文字的,这经历是一种加成。 其实听Wen Quan唱歌的时候我在想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和我们现在会不会不一样?出人头地这个词的意思是不是也变了味道。我好像不敢用一种下个月交不起房租的状态生活在一个村里. 我不知道,我的年轻好像比他们的年轻更加恐慌一些。 从来都知道特权和金钱比梦想和艺术要更占主导位置。其实我也在不考虑后果和未来地活着,只是没有不切实际的希望而已。那我怎么活着呢...
  broken flower 说:2012.10.14@ISAAS时代美术馆。画质音效奇差,仍丝毫不减纪录的真实力量。诗人描述被收容遣送的经历,北漂歌手那一曲哀伤的“圆明园之歌”,最为之动容的两个片段。在艺术泡沫与光环出现之前,只有残破不堪的陋室,和盘踞在上的体制阴霾。所有怀抱理想者既渺小又坚定地存在着。

精彩剧照:

告别圆明园 剧照1告别圆明园 剧照2告别圆明园 剧照3告别圆明园 剧照4告别圆明园 剧照5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0”条评论

影迷点评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