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解释鸿沟

解释鸿沟》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柴戈

2024-06-07 14:14:54

记录一种智力活动,拍摄挺碎片的,谈话的探讨主题也蛮随意,这种尝试不错,建议老陈出一档子播客,专门解释观念或许对年轻人更有用。老陈的观点我认可,物理主义的观点也可取,你持有什么价值就会如何生活。特别随着技术发展,科学对心智活动规律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请问:技术和观念哪个效价更高?动物有无社会意识?第五集挺好的。

Taylor

2024-05-16 03:02:21

颜色去哪里了? Amazing

比多

2024-05-09 13:22:17

如果叫《大问题》,借个名,挺好的。

沉默的大多数

2024-05-07 21:34:40

也许没有答案的第一集是节目组或者陈老师告诉我们的答案:答案要自己去寻找,在寻找的路上有你能得到的答案。

东吴

2024-05-24 20:09:17

第二集开始好看了。看陈嘉映和陆丁的讨论,突然有点get到解释鸿沟了,有没有可能,我们和别人的交流不是为了理解他人,是为了理解自己,我们不断提出问题,就回答追问,像抛出一个个遇壁反弹的气球,在回弹中,我们感受到自己。

羊小苒

2024-05-07 21:20:27

陈一直以来让我想起刘,神似形似

3er

2024-05-07 21:21:29

“大多数人不是去思想的,他是去生活和挣生活的。”陈嘉映教授一句话就把哲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区别说的清清楚楚。现代人缺少的是去思想的时间和空间(这没有说挣生活的人不好的意思),但是敢于评论敢于发言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了。

曝光三要素

2024-05-09 10:46:43

看了第一集,节目有点装逼尴尬

罗拉快跑

2024-05-07 22:46:10

转过身来这个第一集的名字挺好的,当我这样的后辈不断发问,最好的时光是不是已经过去了的时候,发问所谓的已经过去的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盛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时候,其实有点像在求救,因为太缺少解释。 在这个时代,不少当年的知识分子主动或是被动淡出了媒介的中心,我们现在年青一代的思想是更无所不知了还是更一知半解了,是更找到方向了还是更懦弱了。 崔健在愤怒的时候,没有人敢说话,但是陈老师最终选择了转过身来,看得挺感动的。谢谢。 或许很多时候解释是没有用的,但也特别希望在对话和沟通的碰撞中看到一点哲学家是如何思考的,如何面对生活,面对灵感,面对不可逾越,以及面对自己。

一只水田

2024-05-08 21:42:04

《十三邀》为什么反响好?要素齐全、简单直接。《解释鸿沟》想拍成什么样?导演说希望“留下有价值的精神活动”,所以第一期上来就是陈嘉映。高度有了,但太浅层次,节目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不明所以的流水账。跟拍了这么久,到底是想通过人物的生活表达一种观念或态度?还是明确了一个立意,然后围绕立意展现人物的生活?很模糊。与其花40多分钟,都不如听慕课来的直接。仅从第一期来看,还是挺失望的。

界序行者

2024-05-07 20:23:18

看了第一集。开篇还是熟悉的嘉映,对事物认真思考不敷衍,他的良好生活就是哲学思考。他去交关于退休金的材料时,我才猛然感觉到他已经七十岁了。指导学生论文的片段也能看出嘉映对学术和生活的理解,学位论文大多数都不是那么重要,只是“学识和理解力”的一份证明材料罢了,人的思考是需要天性力量的,天性力量就是人自身感性和理性材料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些天性力量,思考到某个边界还不停止,结局就是疯掉或死掉,而嘉映所说硕士论文用半年写就差不多了,其余时间就是交朋友、恋爱、爬山、读书,其实就是在积累感性和理性材料,抽象的概念多大程度上脱离我们的生活现象取决于人自身的天性力量和思考边界。期待后续几集,希尔贝克、钱理群以及嘉映的其他生活和思考。

龙三

2024-05-18 10:41:35

“我们做为哲学家的最与众不同的任务,就是对那些希望获得唯一的、先验的、万事不变的、与我无关的真理的瓦解,来保护那些去追求具体真理的人的后顾之忧。就是呢,那些在进行积极思考的人呢,总是在担心自己的形而上学基础不够稳靠,举一个突出的例子,以赛亚·伯林,他一辈子都在研究自由问题,但是呢,他总是不忘了说:当然了,如果决定论成立,所有的这些都只是浮面的区别,因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形而上学问题,就是自由这事可能根本不存在……哲学家就是用来保护这些积极思考,而不是给他们下绊儿的人”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