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解释鸿沟

解释鸿沟》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姜大噪

2024-05-19 18:55:58

3.5,需要鼓励这样的内容出现,第二集唤起了小时候(十四五岁)看黑客帝国时候的“不适”感,就是无法接受缸中之脑这个理论的生理本能,随着长大看到黑客帝国不同的理论支持,感受支持,在完全觉得它顺理成章的时候,陈嘉映给到的又是新一轮思考。新时代(21世纪)的哲思与科技密切相关,如果提建议的话,片子困与陈的生活,应该突破,陈和雷德列斯科特聊聊呢?和大刘聊聊呢?如果是自己的圈子,会被困在熟人圈子里,这也是很多群体慢慢落寞的原因,而片子的提醒是好奇心太重要了。

刺猬轮子

2024-05-08 23:04:19

对哲学生活和理论生活的兴趣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纯粹的学术兴趣,不再流行,这是事实。或许不是时代的问题,而是一贯如此。曾经的流光一瞬,也会回到平缓的一面,更和谐真实的一面。人是会失去对哲学的关切,但不失去过对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关切,维特根斯坦说,精致的聪明,并不给他心的东西,他为何劝所有的弟子不从事哲学,而去做具体的工作。我倒觉得,这里有某种关于如何成为人的更诚恳的态度的体现。

影哲

2024-05-11 10:54:07

第二集才进入状态。海德格尔舌战物理主义

八哥不是鹦鹉

2024-05-28 13:50:57

喜欢独处的大i人看这里,用周末时间来看《解释鸿沟》吧!不仅能学到了知识,还让我看到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重要性。

废物时钟

2024-05-08 10:21:49

常看常新。哲学不是通往解法的密钥,是督促持续叩问自己与世界的皮鞭。感谢陈师启蒙,思想原来可以如此有力并活泼。

多云

2024-05-14 21:40:34

忍痛看完第二集,实在不适,烟酒都来当然没关系,运镜和剪辑太窒息太自恋了,还是一股许知远的味道,单向什么时候才能明白所谓的口碑不是因为所谓的“节目风格”,而是嘉宾或对谈者本身的人格魅力,真应该向隔壁冰心取取经……

陳半句

2024-05-18 08:35:44

我是个化学工作者,陈老师在这个纪录片中谈及科学的内容占比出乎意料地多。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他的这部分说法是愚昧、腐朽和错误的。(我只说的是他谈科学的部分,他对于这些科学内容的理解方式,并不是由此产生的哲学思考) 你想谈你就谈到位,你不懂你就不要谈,至少不要谈的这么言之凿凿。

马里扬泊列的树

2024-05-21 16:56:42

挺有意思的,低智化的短视频席卷的时代,还有人愿意坐下来讨论哲学。个人更期待探索和融入东方哲学,而不仅仅是西方。

Big ship

2024-05-08 00:24:20

如果明知这水平不可能拍出思想,那为什么拍呢?因为至少可以展现魅力,原来他想向那么多人展现他的魅力。

豆瓣天后董小姐

2024-05-22 10:06:18

保持思考是一个人对抗衰老最好的方式,生命看似很长,实则短暂。或许我们该做的,是抽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问问自己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电气白兰

2024-05-08 10:17:14

还是同样的问题,观众真的不会不懂哲学,你以为十三邀成功真的是按你们那种自恋的拍法吗?来看你们这个的,就是愿意看下去的,给他们一个整体,不要浮光掠影。

散押异

2024-06-08 03:51:53

看了5集。我不懂哲学,他们的讨论虽然偶尔能给我启发,但大多数时候让我觉得煞有介事,在语言的浮皮上拉扯,却鲜见智慧,也不锋利清晰,看着让人着急。我总觉得中文这种语言天然不适合哲学,因为它最后总能变成鸡同鸭讲,或是“心有灵犀”,“不证自明”,然而这都不是“理”啊。但我还是挺喜欢这片子,在当下,这种带有严肃性的内容实在太少了。苏珊桑塔格在60年代不无忧虑地感叹,当代生活已经失去了严肃性,可她还没见过tiktok和小红书呢。不管怎样,还有人愿意拍这样的片子,还有人愿意看,这本身就是意义。另外我很喜欢陈嘉映其人,他说他的学生们跟他讨论起问题来从来“没大没小的”,多好啊——中国的大学里现在还有这种师生关系吗?学生能不能“没大没小”,其实不在学生,而在老师。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