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 第一季》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andyme

2017-10-03 10:09:15

印象比较深的有讲蒋兆和的《流民图》,梵高做自己的太阳,塞尚的非正式艺术,马拉东母子。信息量很大,就像听交响乐一样,愉悦的艺术熏陶。

池边树

2017-12-01 05:53:34

听了一集千里江山图就不太想听了,显然是在念准备好的台词,千里江山图集青绿山水之富贵与宋画之清丽,点评下来翻来覆去就是少年人的灵气,干货一概没有,抒情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再拽几个名字就觉得自己专业专业极了,我一周赶出来的object analysis都要更深刻一些

maestranza

2017-05-23 18:30:38

眼皮子浅,毕恭毕敬。陈丹青讲话不像写书那样锐气逼人,熨帖不咋呼,谈起他喜欢的作品艺术家像个小学生,不动声色的笑意满满,史航序里说的那种“幸福的茫然”。以及最后再见的动作也太可爱了吧!画质高,剪辑干净利落,配乐合适不喧宾夺主,内容有留白,放松享受和耳目一新之间的饱和度调和得将将好。

路人Eita

2015-12-28 21:53:16

谈艺术,其实超越艺术的范畴。哲学与人生密不可分。从纽约琐记开始认识陈丹青,看他一点点把人生历练和体会揉在热爱的艺术里,细细掰碎了讲,觉得一肚子墨水是件值得艳羡的事情。

帕休斯

2015-07-06 04:42:11

陈丹青装13新作,忽悠接着忽悠,导演是陈碧君还以为汪精卫转世投胎

殇之左脸

2017-02-13 22:49:35

如果我们的大学里多几个陈丹青多好。可是,我们的大学里连一个陈丹青都容纳不了。悲哀!

[已注销]

2015-10-05 14:03:13

1912年《下楼裸女》因未来主义风格遭拒而非立体主义,当时超现实主义还没有诞生,陈丹青一句话错了两个常识,属误导消费者哈。胡扯与沙文主义是陈比较准确的自我评价。作为中国后现代主义85新潮美术的外围小青年,其与艾末末近年的畅销是典型的后现代现象,流行文化消费鼓励精英架空历史任由自我阐述。

Sabrina

2017-08-27 22:35:43

到目前为止,最有吸引力的一个,比梁文道,马世芳的更加吸引我。其实陈丹青的语言因为不太被新闻联播体污染,很有魅力。他个别的用词特别讲究,听来都是惊喜。

i姑娘

2016-06-18 13:51:23

陈丹青做这个节目就是念稿,和他以前文风一样,内容都主观极了。但大概还是会去买他的书。有几集视频做的超有趣,而且放出了非常多我以前没见过的画,非常多,赞死。

游坦

2017-04-05 22:01:18

“无论游历和眼界都充沛,陈丹青画家的身份本身看画自有门道,但用的是情感式表达,因得兼顾。陈算得性情中人,他聊起画作画家来,就能感觉到他骨子里的天真莽气。砰然心动。”by 陈重重

amaranthiner

2017-11-24 03:44:02

有观点,有偏爱的男人是多么珍贵。

saintdump

2019-10-03 13:03:09

陈丹青讲绘画让我想到以前读到对Cortot弹肖邦的评价,大意是错音不少却尽得风流。或者说,他们的从业经验为其主观、偏见注入了有价值的视角,陈对湿壁画、宫廷长卷画的迷恋,对朴拙/憨劲/元气/不自知这类早期风格的偏爱,对中西旷观-透视不同观看方式的比较,都肇始于切身的体验——他总是用惊呆、出神、好看这类直白的感受进入,换言之,就是惊奇。而他提出的问题比讲解更有启发,比如死亡在中国画中的缺席、印象派的未完成与非正式性、透视法对应的广角(深焦)镜头、苏里科夫让人纠结的艺术最要紧的是美还是同情、安吉里柯的绘画就是修道、以及杜尚那集“我们活在一个不是绘画的时代”。陈打开的是从木心、吴作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文化自尊(包括元气淋漓、精力弥漫这类用词),也是当下屏幕上难得的中年人的自尊,节目用精心的制作维系了艺普水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