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他乡的童年

他乡的童年》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西渚

2019-09-12 09:24:58

一个值得注意的前提,不竞争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的教育等等,是不是有钱没钱都可参考的教育。看到两个地方:1.小君君哭倒在老师怀里,感觉她背后曾经站着一个十分严苛的母亲,母亲有多严苛就说明孩子“活出来”(live up to and grow out of)有多艰难(尤其是女孩);2.日本园长订购菜苗,看到快递小哥跪地托举苗盘送到园长眼前。(当然这有可能是个误解,比如取景之类的需求)。总体来讲教育应该是不二的,一个人应该又自由又自律。既能高度自主又能高度协作。一个现实是所有个体高度不自由同时高度不合作的内耗。

T(^_^)J(^_^)

2019-09-05 14:21:23

你所展示的,不过是人们对于昂贵教育的向往,并没有触及真实的内核,这些教育行程的背景,所需的经费,所在的文化。除了让国人躁动地,无理性地泛滥情绪,没有任何落地地启示。糟糕透了。

Stay alive❤️

2019-09-14 10:25:18

是啊,世界上可以有那么多的教育模式和尝试。第一集日本从幼儿园就培养孩子们集体意识,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玩耍锻炼不是累是完全燃烧。视角也很全面,聊到了霸凌。第二集的芬兰更是可望不可及,和导演一起泪目了。那种公平,那种高福利背后的自由与创造,我们几百年都达不到,更追不上,确实从根本的理念就不同。第三集的印度也是各种地方汇聚出混乱中的秩序。挺好的纪录片,国内也有很好的尝试,可大多数人在分层,在阶级固化。和朋友聊,不知道人口拐点断崖下跌之后会不会好一些。。。

阿苏

2019-10-10 01:00:38

看完的感受不是想移民,而是如何在此地,此时,此极有限的范围内,育己及人。

F

2019-09-20 12:56:57

他乡的中上阶级童年。 大多数取样都是瞎搞,完全脱离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用一种矫饰的视角宣扬岁月静好,根本经不起推敲。 当然,其中也有部分素材很有价值。只能说这是一部重心不够明确的纪录片,才在取样上体现了这样巨大的偏差和不确定性。

Cissy414

2019-09-20 15:47:58

欣慰还是支持的声音多,太多人带入和比较,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并不是抬高谁,标榜谁,别人好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好,而是要想如何做能更好,而是以开放性的视角去看待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下当地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用以反思和学习,哪怕吸收和消化不了,至少也能看到世界各个角落各个方面的不同,当然最好是自己能走出去感受,如果走不出去,那这样的纪录片,有人领路开一扇窗是多么值得鼓励和难能可贵的事

兰斯伯格小姐

2019-08-29 23:00:52

我太喜欢童年题材了,周老师好好看

这儿有一个傻逗

2019-09-22 20:35:02

不管怎样给五星。能有这样的想法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了不起。翻了一下评论令人心痛,得心态有多糟糕才会觉得是煽动。/更多的是一种访谈型的记录。/最应该强制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就是幼儿园!/反正我不生。养不起。

ateat_

2019-09-15 13:00:59

看了芬兰这集的感想:倒也不是不知道国情不同,可这也不能是差距这么大的全部借口吧,该反思的,还是要反思。

庄宝珍

2019-09-12 13:04:12

芬兰那集的弹幕很多,人人都愿做精神北欧人。有人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了太久,已经不知道如何活成自由随性的完整的人。”

白夜

2019-09-04 21:43:16

小君君棒棒哒!各国教育观察。芬兰爱了爱了。

麦小白

2019-10-09 22:17:29

芬兰的教育环境简直是乌托邦一样的存在,不同的是,它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在感慨、羡慕的同时,我也知道它之所以让人羡慕,正是因为它是产生、存在于芬兰这样的国家,换成别的国家,都不是现在在芬兰看到的样子。所以,投胎是个技术活!纪录片的名字叫《他乡的童年》,说的是“他乡”,所以何必硬要整出一集“中国的教育”来收尾呢?既不点题,也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制约,不能畅谈、尽言而阉味十足,影响成片品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