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梆子

中国梆子》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17”条评论

影迷点评

苍庸

2018-11-04 02:37:11

有一些小细节再精确一点会更好

btsjadhann

2021-03-18 23:28:34

拍得真好,中国梆子,热耳心酸,传统曲艺的诞生和形成牺牲了多少心血,再一代代靠子辈流传下来又磨掉了多少岁月。魏长生和李十三的故事让人心碎,太好哭了。

Nau

2020-04-07 18:59:15

繁音促节,热耳酸心

傅哔哔

2021-04-22 05:47:47

原来梆子体系是从山陕交界那片起来的,蒲州梆子倒是在秦腔之前了。还有上党梆子流传到山东和河北的小故事,凡事本地化,才有可能有活路和发展。 还有京城的花雅之争,原来是先有花部秦腔进京,然后才有徽班进京的事情啊,总之昆曲之类的雅部是扛不住了。套用一句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算老几…… 前三季都在讲历史,但是后三季就有点变味了。这些东西也不过百八十年的东西,怎么就变成所谓的传统文化了?就像是所谓的武术,不过是失业农民编出来的罢了。一百年的乱世,诞生了多少东西,他们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唐诗宋词元杂剧,各领风骚数百年,何必故步自封呢?死了的东西就不要强行续命了,就让它进博物馆,好好保存,已经是很好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印记,有时代的反映,何必强求呢?文化自信,重要的是扎实丰满的文化,而不是空洞的自信呀

戾潭

2018-12-16 01:36:02

发轫于晋陕豫三省的交界地的梆子腔,如同一个有智慧的生命体。兼收并蓄,则善而从。发育出自己的乐器,绝活,声腔,剧目等元素。从半农半艺的原始剧班到声腔各异的地方剧种。数百年来,声腔不断繁衍进化。生于乡野繁于民间乐于大众,折射出的正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历程,它裹挟着人间冷暖人情世故,从北方旷野凯然而来,它出身草莽,承载着人们的悲欢苦乐,你大开大合之势,奔流而去。在这世界的烟火里,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那里帮子声响起,那里就是一方异彩纷呈的舞台。那里就上演追一出或喜或悲亦真亦幻的人生大戏。

一窟杯

2021-02-03 13:47:10

云遮月 水上飘 银达子 金刚钻 。。。好的很。

葉微昀

2021-03-29 19:59:13

利用休息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荡气回肠的一部纪录片,算不算是等待百年的一声长吼呢? 梆子腔,作为戏曲几大声腔之一的声腔,历尽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不提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影响着各大剧种的形成,也不提她曾经有多么的辉煌而今又是如何的惆怅。 只道,一声乡音起,万缕情思落。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唯有她鼓梆激昂,徜徉无尽。

布克多拉玛

2019-11-05 22:11:41

天下梆子是一家,热耳酸心,大喜大悲。镜头很好看。很主旋律。记住裴艳玲的夜奔

久晴JIUQing

2018-09-30 22:25:13

看的整个人为之振奋,算是为一个伪戏迷进行了科普啦。真是人生如戏,先声已唱响。

丛一

2021-04-25 11:24:11

完全“舌尖”体。若把那些在草地上跑圆场、长城上耍翎子、城楼上练水袖之类的换上河滩上捞鱼、冰窟里打鱼、鱼叉捕鱼之类的镜头,简直就是了,因为把舌尖的菜味儿换成梆子的戏味儿,那些语言一致到无瑕。而且说着说着就唱的不是戏走的不是路,都是人生,澎湃式沉静的情感在最后断然舍弃梆子,拐个弯绕道土地、乡愁、命运等——完全不是因为同一个解说的错觉——如果只听不看,不怕你不饿。

Lisa

2019-02-16 19:46:20

中国梆子,热耳酸心,正如它的命运。到了我们这一代,其实已经大不如前,恐怕以后都将是传说与绝响。多好的玩意儿,败家子们。

六米前的水

2021-03-21 20:47:43

腾讯视频上偶尔看到的,目前只有两集。 素材磅礴,制作精良,文案写的精彩极了,极具文采。 最重要的是,三观颇正,将梆子的蓬勃生命力归结于其与各地文化和民俗的热情结合,不墨守成规,才成就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