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乐的侧脸

国乐的侧脸》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7”条评论

影迷点评

豆友Qir1ONNS9Y

2022-09-09 11:05:00

导演在自然的意境中带观众领略国乐的源远流长、美妙典雅,加上解说高山流水般的声音,打动人心的叙说,让人不由得想成为国乐的知音

薄荷鱼吐泡泡

2022-12-08 11:36:50

一集比一集好,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霓裳》和《春江》两集。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的内核在第二集中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寻找传统音乐还是寻找音乐的传统。最后一集,大同乐会的民族管弦乐尝试和吴蛮的走出国门,在升华前一点的同时又引入了老生常谈却又十分重要的话题即国乐如何融入世界,提升了纪录片的格局。整体观看感受还是很棒的!

Gail

2022-09-09 13:24:39

久远的乐曲如今听来依旧鲜活,今人的追寻与求索,定能使国乐焕发更多生机~故事迷人,人物有魅力,画面舒服,声音设计精彩,解说克制内敛而又引人入胜~

Lillian

2022-10-14 22:08:06

太喜欢民间乐团了,即兴演奏很动人,西安鼓乐和皮影戏的部分快看哭。中国音乐的传统是即兴、民间和旋律化,在这种语境下的“创新”是指通晓音律的专业化,即现代教育比如音乐学院。民间乐团的保留与现代化,即西方化势必矛盾,由此想到与此相似的中国政治的窘境,全球化与地方性之间有深刻的矛盾和裂痕。最后一集丝竹加唢呐即兴太精彩了!琵琶演奏家吴蛮老师最后的那句,“我不相信什么所谓落后,以前觉得土很落后,现在我觉得土挺好的,我就是土的,你没有,而我可以土的高级。”最后,主基调开始关注传统艺术了,民乐的称呼似乎在往国乐上走了,不管其中有多少民族主义和政治的需要,大概都是件好事。

豆友226225770

2022-09-25 20:41:02

多给一星给古乐和乐师。这片子放到高中我应该很喜欢,但是这么多年真是没啥变化啊,央视味太浓了。传统文化,看纪录片还不如看综艺,这类题材纪录片还是台湾的更有诗意和艺术性。标题真的很美,但是拍得也真的像教科书-.-

纪实日记

2022-10-07 00:10:20

整体围绕着乐器考古和传统乐器复兴进行讲述和展开。秦始皇焚书烧毁了六经之一的《乐经》,使得很多乐理遗失,仅是在民间地方风俗中可窥见一二,看到楚地尚兴的《离骚》,古琴遗韵的《流水》,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复原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八音和鸣”,以及盛唐时期的琵琶乐舞《霓裳羽衣曲》和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内心深受震撼,这才是真正的“大国之乐”,不禁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希望在不断的求索下使国乐可以焕发更多的生机,让美妙典雅的国粹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一潭死水

2022-09-18 14:07:58

乐曲、乐器、乐人。 从哪来?干什么用?怎么演奏,什么样的效果? 上至专业机构,下至贩夫走卒。各个侧面都涉及到了。

hh七分

2022-09-08 20:09:56

CCTV9纪录频道,青城山和都江堰,远处的山峦重影,能让人静下来,很想去青城山下看一看。

枫树时光机

2022-09-14 10:53:51

介绍了各地国乐的样貌,景色拍太美了。最喜欢春江那一集。

丛二

2022-12-05 15:27:45

第一集《古琴》全无必要,第二集《编钟》中规中矩,第三集《霓裳》全片最佳,第四集《离骚》情意最浓,第五集《春江》试图回答:国乐怎么走。纵观全片,其实只在问一个问题,古人的耳朵里,听到的音乐是什么?我们追问,并知道已经不可能知道。

格瑞丝。

2022-11-02 16:11:50

要说审美意趣,还是央视的片子格调高一些的咯~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2-09-09 12:40:31

一口川普的曾成伟老师手上依稀还有大漆的痕迹,令人感慨,这也许就是琴人的本色,也是“侧脸”的意味。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