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马特的爱与死》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八圈

2020-12-12 19:16:32

更像是对邱妙津的再创作。

2020-11-10 17:54:53

比较认同赖香吟的说法吧,自杀是个意外,虽然看出,后期的邱有很强的死亡驱力(弗洛伊德语境下的),但正如Hélène Cixous所言,死的欲望有别于自杀,"the desire to die is the desire to know, the desire to enjoy."片中也有人猜测当时邱罹患双相障碍。无论如何,死亡都不是必须的,但从结果上看,死亡本身的悲怆和艺术性显然带来了更大的震撼和社会影响。承前人余荫者自当好好珍惜这份鲜血浇灌的成果。

黄小米

2021-02-22 22:08:25

心意是很到位的,制作也是很业余的。

24tazettal_

2021-01-12 00:11:41

念白跟鳄鱼头套有点届不到,喜欢舞台剧场景跟戏曲部分。每个人的访谈都很喜欢听,朋友们都很可爱,有一位朋友叫她“妙妙”,还有印象很深的是那位双重国籍的人,在澳洲是男人,在美国是女人,“我飞到哪一个时空上方时会突然变成了女儿身呢”,哇世界上居然有这么酷的活法。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意识到她居然是那么早的人,’amazing shamelessness‘是个无与伦比的褒奖词汇。不是男不是女,希望别人能将我全然看成男或女。邱在生前担任过心理热线的接线员,其中任务包括防止自杀,又想起来影片一开始有些意识到邱好像很爱开玩笑说别人有病,心理人的通病吗?还是早就有自毁倾向了。影片开始和最后都是政治,给我看得不禁感觉这个世界好像确实在进步,但今天(指我真实的这一天)依然是因为所处的这个社会而感到不快的一天。

法外之徒

2020-12-21 14:56:20

诚然 在任何一个时代 我们都需要对邱妙津的重新体认 但她值得镜头语言更优秀的私人影像表达 而本片则有点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一边想捕捉邱妙津作为queer符号的社会意义 将其人其事其作纳入台湾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中 但依然选择了传统纪录片访谈串联外部观照视角 这与邱当时先锋的性别观念与文学表达背道而驰 一边尝试着还原「鳄鱼手记」的情绪冲撞 但呈现方式居然是拙劣的朗读配上三级片式片段 海啸般狂暴的撕裂式力量被拍成家暴现场 明明穿上鳄鱼的装扮站在人群中却将孤独绝望阻绝在粗糙的形式表面 冠以“爱与死”之名却无法企及原书毫厘

老糯米

2020-12-12 08:18:05

邱妙津身上存在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她确实生错了时代,如果她再等等,或许能看到更好的台湾,甚至更好的世界;但另外一方面,时代和群体的发展需要殉道者,尽管她不知道自己的死会带来什么,但也许没有她的“殉道”,好时代会来得更慢一点。非常好的一部访谈录和纪录片,看完这部能更好地理解邱妙津、理解《蒙马特遗书》和《鳄鱼手记》、理解那些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人间的人(并不是)。世界需要殉道者,但我私心希望殉道者越来越少。另外,我对自杀者是没有同情的,我为ta们最后能作出自己的选择、为ta们得到解脱、为ta们“掌握了自己的肉体与生命”而高兴,因为我相信,那是ta们能选择的最后的和自己和解的方式了;只不过,也为ta们的命运感到悲伤,为没有人救ta们感到遗憾,为ta们不再多争取一下感到些许气愤(尽管这已经是苛责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