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案例二》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4”条评论

影迷点评

MuyBien

2019-08-08 02:42:19

针对课堂教育案例的观点采访,有大概20个左右受访者,不同职业,每个人关注的问题和观点也不一,是一个不错的启发思考的纪录片。结合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大背景,本片的语境也就延伸到了君住独裁的暴政对比团结的革命精神。

lucy's sad

2021-04-01 21:37:02

當然,每個人也有對是非的不同想法與立場,有些情況下,因應時代與環境的變化,或許對與錯也不是絕對的--記錄,訪談,反差(各訪者對學生與事件對錯的立場)。

只抓住6个

2020-05-22 18:51:26

阿巴斯的校园题材,几乎一直在讨论

NeonBible

2016-08-25 20:24:35

2016109 拍摄于伊斯兰革命前后的本片冥冥之中蕴含着特殊的政治意义

Grawlix

2021-07-11 16:33:31

被雨全身淋湿的我看first case 还撑得住,second case 看不久就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不过电影讲述的种种观点挺有意思的,反映了很多在人性和教育上的问题。

btr

2017-05-15 21:14:31

阿巴斯的道德故事。展现个体选择的两难处境。对新旧官员的访问增添了社会/教育的维度。『无论哪一种选择,学生们都回到了座位上,回到了旧制度中。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去改变这制度本身呢?』可以对照Joris Ivens《球的故事》看。(p.s. 根据伊朗版权法,30年后的2009年本片进入公有领域,可搜Vimeo)

heigoucheng

2015-01-30 11:52:58

仍然是纪录宣传片,教书时代的阿巴斯效率不能更高。

stknight

2011-10-22 00:45:56

The Institute for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Young Adults。阿巴斯拍的纪录片,47分钟,关于伊朗的教育,不过这种片子没字幕,听不懂里面的人说些什么,看了也等于没看。

[Deleted]

2019-08-05 14:20:55

IFC Abbas Kiarostami回顾展重看,配置了英文字幕后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谈话内容;有些的学校场景,甚至“惩罚”的意义已经有了后作FirstGraders,Homework的雏形,对于学龄儿童社会行为学观察本身便是一个辩证思考,假如Case 3如骑士般高尚的自我坦白故事会怎么走向?所以如片中并未引出全部七名家长的访谈,对于大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幕后他们观点的一致性才会在片中缩略),承认并珍惜就学机会最为实际,而未达到足够思辨的程度(佐证如Homework中文盲父母的比例);影片被禁的原因是片中出现了未戴头巾的女性形象,并非两案例下提出关于反抗、教育失位的观点,这也间接导致了阿巴斯在之后的创作中纪录片女性角色的缺失;

胤祥

2020-06-03 23:21:31

[2020年5月阿巴斯√]神作了。阿巴斯最具政治介入性的作品。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个障眼法,要点在于伊朗精英阶层(教育、文化、宗教、政治、传媒等领域)对告密问题的看法。案例设计非常精到,可以切入的点很多,延伸讨论到了包括“告密文化的成因”“个人与集体”“抵抗的方式与伦理”“利益”“宗教”“文化劣根性与告密的历史成因”和一些没法细说的内容。这片子真应该修复一下放给中国观众,尤其是如今的中国观众看看……当然更细思恐极的是里面学生家长出奇一致的态度……技巧上怀疑阿巴斯参考了一些“第三电影”的观念(放映-讨论这种形式)。

峰峰峰峰

2015-01-23 20:26:34

当老师面向黑板,一个学生做了一些奇怪的声音。老师找不到是谁干的人,所以他决定解散一组学生一周或直到其中一人告诉他是谁制造的噪音。在第一种情况下,几天以后,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告诉老师真相。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人告诉老师真相和惩罚结束期。阿巴斯问一些最著名的伊朗人对这两个案件的看法。

Sabrina

2019-04-12 21:45:47

波斯语,一句没看懂。一边刷豆瓣,一边看看出现的人物,其实对我来讲,伊斯兰教也好、犹太教也好,中东地区、北非,伊朗人、伊拉克人、埃及人、土耳其人、犹太人,我是傻傻的分不清的。片中出现的人物,面相都还挺周正的,但因为不通的信仰、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命运就差很多。大概西方人,看我们东方的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也都分不清楚吧,生活在哪里,我们的命运,人生也都差异很大吧。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