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康报虹

2019-03-27 10:54:58

五十年代初,民营电影公司出品的优秀影片虽然在观众中获得了好口碑,但大多都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与保护,从本片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在“革命浪漫主义”的口号下,歌颂和赞美成了当时的银幕主题,电影的政治与说教功能被无限利用,“而认知、娱乐、审美等功能则退居到了可有可无的角落里”,国营电影开始偏离现实主义道路。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凸显出本片的独特,在遵守“三反”和“三不反”的基础上,影片对舶来的蒙太奇手法运用自如,通过刻画“我”这个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深层的社会根源,从故事到内核都与国营电影不同。 溯其源,《我这一辈子》继承的是四十年代的战后现实主义电影(尤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往后看,影片鲜明的人文关怀与将主题改为背景、将人物推至台前的叙事方式又与第四代导演的作品相似,实属五十年代里的一个异类。

萨库拉

2010-08-30 23:05:21

一则永恒的关于中国人民的寓言。老舍和石挥超越了时代,也因而经历相同的命运。

居里夫人的布丁

2008-01-25 13:56:12

因为上电影史课的缘故,所以和外婆没有代沟的聊起电影

王恶

2012-05-15 23:27:11

一个好的时代不足以滋生足够优秀的人才,一个坏的时代让人哀其不争。

见习兔

2012-12-02 14:54:38

@ BTV卡酷卡通 半夜正準備睡了趕上這片 字字戳心 大抵還是那段誰來了我沒有替他說話 最後無人給我說話 結局嘛 只能“呵呵”一笑而過了



2019-03-06 21:09:41

【2019年3月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前篇•民族觉醒”第二部分:“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2012年修复版】 1937年老舍先生原著改编。跨度40余年,历经数个时代,抨击统治阶级,以及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石挥导演自导自演,演技在线,但并不适合影视。因为他是“话剧皇帝”,他是为舞台话剧而生。 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过于陈旧呆板,导致整体节奏的拖沓。 (举报不文明观影行为 16排7座:半部影片都在玩手机,且亮度很高;与邻座大声讨论。 17排1座:与邻座大声讨论。 17排8座:与邻座大声讨论。)

2011-05-28 09:05:38

改编剧本和演员一流,旧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法兰西胶片

2011-09-21 16:55:49

咬着牙苦这四十年,两个世纪也缓不回来。单说导演演员一体化,姜文真的不及前辈啊。

桃桃林林

2011-06-30 22:09:12

一代人的一辈子,石挥的表演真实精彩。

时间之葬

2012-02-08 17:45:54

遗憾的是脱不了当年那鲜明的意识形态窠臼,更遗憾的是总是有很多人不明白无论换什么样的政府,人民总是没有变的,那么一切又能有什么变化呢?

汪金卫

2012-05-31 01:42:11

看的DVD版,画质音质都一般。电影通过老实窝囊的主角的一生以及他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现在看仍然深刻,毫不过时。光明的结局倒是很倒胃口。经典台词“这做官的要是再说人话不拉人屎,这学生他还会出来的!”//20190306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时隔7年大银幕再刷。观感与此前一致。赞石挥出神入化跨度40年角色的表演;慨政府轮流转兴亡百姓苦的剧情;惊一语成谶“学生还会出来”的台词;厌坏人反派脸谱化狰狞做作的描写;恶画蛇添足无比伟光正的收尾;叹石挥老舍跳海跳湖的命运。

魏晓波

2011-06-20 21:13:28

之前看过张国立的电视版本,那个拍的也挺好。这个,其实更接近老舍。石挥说话的强调也和小说里一个样,学生来革命了,石说,“为了国家……呃……您这么热心”。这个电影也很政治,针砭时弊,也很有穿透力,一直穿到今天。原来,老舍写小说的时代,石挥的时代,现在,都一样。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