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hambord

2019-12-03 21:15:24

巴西人民对茨威格的热情欢迎近乎跪舔,可以看出二战前拉丁美洲社会还很欠缺文化自信,视欧洲文艺名流为天上人。巴西本地文坛对茨威格《巴西:未来之国》的负评,除了误会茨威格是“洋五毛”,也许也有点潜在的嫉妒。

小东邪

2019-08-12 08:15:57

几个碎片让我觉得似乎离茨威格的心灵近了那么一点,结构很棒。

Shin chan 心醬

2019-07-01 13:22:13

每一段的场景布置,台词设计都特别美。比如第一段中的宴会大桌子,中间绚丽的花,然后是读书会上关于政治的尴尬。第二段田野里的火,朴实的南美青年。第三段中阴冷的纽约,宽敞的房子,与前妻的友谊。第四段的狗狗,第五段就一个机位对着那面镜子,拍出一个房门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残破的,五音不全的蓝色多瑙河,祖国那么近那么远。zz是无论躲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开心快乐每一天

2019-06-26 19:58:25

被国家抛弃的流浪作家,有才华但更多的陷入流亡的自怜,应该能发挥手中笔更强大的作用。

小城

2019-08-01 16:26:12

我想,我知道他为何自杀了。他原不是个坚强的人,他敏感精细可能有点自私。但在战争爆发之前,他这么生活,一点问题也没有,避世写作阅读,过自己想要的日子。可是,在远离欧洲的异国他乡,即使是天堂一样美丽的巴西,他也无法继续撑下去了。决心写自传的那一刻,大概就注定他的死期。

黑桃生

2018-01-14 17:03:05

也是一种谈话电影,文艺如何从政治中独善其身,Epilogue有点震撼的。以及拍得像一场战火似的南美甘蔗田啊

珍妮的肖像

2020-03-06 19:10:07

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来安慰自己。茨威格写下这话暂时宽慰了自己,但最后还是选择与妻服毒(遗书写,趁着还有可贵的自由意志),应该还是累积失望的够了对他的祖国德意志。此片从他开始流亡开始,自尽结束的。很闷的片,犹如一个中重度抑郁者的对白。最后一个长镜头,黑色字幕人名播了很久,覆盖之下一直不灭人声低低嘈杂,这样隔离了生死人间,那是1942年,已是黎明之前。想起另一位同为被驱逐出境,四处流亡的著名作家托马斯曼,这位的神经更加强悍钢铁,他说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德国。我带着德意志文化。我与世界保持联系,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失败者。。。然后托马斯曼活到80岁。

forest

2017-11-14 21:56:43

结尾很好,大部分太无聊。

Stranger

2017-06-25 20:46:56

开头的各种语言混杂的访谈和演讲无法让人很快进入状态,相反导致昏昏欲睡,到市长那块才活了一点。画面对称感极强,终章以镜面折射两夫妻在床上的尸体以及后续众人的反应也算一个特色。总之我是不太喜欢这片,怒看茨威格的书去。

巴伐利亞酒神

2018-04-10 23:39:00

黎明之前,是漫漫长夜;可漫漫长夜之后,一定会是黎明吗?二战之后是冷战,千禧之后是娱乐至死。如果说梵高为全人类难以破解的孤独自杀,茨威格便是为那个理想中的完美世界而殉难了。

chrissy

2018-05-13 00:16:36

尾声前最后一个镜头他从车里望出来脸上挂着希望的笑;和友人在阳台俯瞰自然他哽咽道我无法忍受人们谈论柏林的方式,战争就要开始而没有一个国家提出反对。提到了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巴西未来之国/昨日的世界/象棋的故事,片子的从容正如茨威格的品格,他的激情就沉潜在冗长琐碎的生活泛起的细浪深处。

yihan1010

2017-11-23 22:59:00

采用章回体形式再现了犹太作家茨威格生命最后时光里的五个影像片段,一头一尾的宴会和死亡场景,分别象征着光明与黑暗,如同作家笔下的巴西与现实中的欧洲、觥筹交错的名人社交与流亡他乡的孤独内心一般破碎、对立而矛盾,结尾的长镜头群戏堪称全片最令人唏嘘的精华所在。(70)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