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4周

24周》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汪金卫

2016-11-12 20:48:26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怀孕的脱口秀明星发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室漏洞患儿。在生育和堕胎之间,要做出无比艰难的抉择。后半部看得我旁边的女士一直在抽泣。不过全片还是较为工整,后期苦情戏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如果是孕妇或母亲看,会更痛苦吧。三星半

probe

2018-08-02 17:58:28

即使是最发达的欧美,宗教的心理积淀已让能对人的道德抉择产生无法避免的影响,不论是理性上的优先保护既有家庭现状的合理性,还是传统对生命的神圣信仰,关键看具备社会普遍认可并具有实际约束力的法律是如何判定的,只要法律的民主神圣性能得到保证,依着它行使权力与义务就是相对最正确理性的选择,从片中可以看到欧美法律对合理的堕胎权有详细的细节指导与步骤选择权,可见在立法上是有长期的深思熟虑,并不断改良的成熟性的,这也是一家人尤其是女方能够在传统道德焦虑下,依然可以有充分理由安心走出阴影的合理基础。

451½°F™

2019-03-05 13:34:14

大众观众往往从亲情与母子的「死别」角度去做煽情评价(事实上电影的结局也是朝情感上靠拢),但是在过程中主角通过一系列艰难选择最终独立作出放弃生命的决定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电影一方面表现丈夫与其感情融洽但是在孩子的取舍问题上发生最主要矛盾并非孩子本身,而是在乎妻子没有通过自己的允许,这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男性权力意识,最后主角选择将自己的抉择公之于众肯定也会召来社会的种种抨击与压力,这是这部以温情为主题的电影最后留给观众的开放性社会思考。

峰峰峰峰

2018-04-20 10:23:31

尚在母亲腹中的生命该由谁来定夺其生死?

莲笙

2018-08-18 06:05:42

难道就我一个在代入角色以后,当得知如果孩子有唐氏就果断不会要的么?是的孩子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必须遭受人生的苦难。我深知在孩童时期,别人一个眼神,一句刺耳的话都会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痛,看看那些孩子怎么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就知道了,况且这是唐氏。

字母君

2018-01-29 21:17:30

没有高呼口号也没有刻意煽情,很私人的一部电影。关于“选择”,不展示后果,只展示过程。毕竟本不存在是非对错的事,除了当事人,谁都没有资格来评判。 导演前作《两个母亲》的两位主角在保温室那段有客串。

一條魚佔滿了河

2016-06-18 04:27:17

明明是一個對父愛母愛題材並沒有什麼感覺的人,其實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選這部電影,不過還好,影片的價值觀與我相去不大。在明知孩子殘疾的情況下還一定要生下孩子,最終的結果只會是既不幸又辛苦,做出放棄的決定並不容易,但是至少少一個人遭罪,不是嗎?

JoshuaLi

2016-06-13 23:42:32

惊讶于本片野心之小,它没有将重点放到母性在未出生却被诊断出先天性缺陷的胎儿的生与死间的挣扎,而是力图完整刻画出女主角经历的一个成长阶段,以致于她告别与悼念夭折胎儿的部分都被刻意弱化了,突兀的结尾强调的是女主的成长,所以其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女性如何重新找回独立自信与重拾母性责任的电影

小易甫

2016-02-18 02:03:08

导演继处女作《两个母亲》后再度着手生育题材,整体上避免过度煽情和琐碎,在处理晚期堕胎的争议主题时不显性强调道德与宗教顾虑。伴随着婴儿问题对家庭基础造成动摇,贴近演员的手提镜头几乎时刻剥夺观众与主角的安全距离,使其参与到问题当中,并配角增加情节张力。延奇成功塑造年轻独立的母亲形象。

鬼腳七

2017-03-14 21:58:35

非典型的欧洲片拍法,堕胎问题既没有上升成道德辩论,也没有横向位移成信仰和社会问题的困境,单写女性的选择和坚持,角度独特。手法干净,声音处理好评。

陈凭轩戒豆瓣了

2016-02-14 20:51:09

全場記者看哭。Hupert的影后也要給這姑娘搶去了!這片一定有獎。

优游卒岁

2017-03-25 08:44:51

确实是个痛苦的选择,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体味最深,其他人是无法替代做出判断的。当然最后理性胜出,亦是应有之义。德国人比较擅长此类题材,不煽情,在不动声色中将故事讲述得很丰富。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