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细细的蓝线

细细的蓝线》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YiQiao

2020-03-24 23:36:03

不知道这一部这样的搬演算不算开山鼻祖?感觉后来看的好多罪案纪录片都是这样的调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或说影响了影像的表达//社会影响大于纪录片本身 可能这也是纪录片特有的功效(是比剧情片更强势的影响

LoVe

2015-11-24 14:35:17

还是不太明白个中原因。固有观念和保守害了人。

寶寶

2013-01-21 12:21:21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self-reflexive documentary style. Crossing the boundaries of film noir and documentary, comebines a mixture of ellements into a tense and pleasurable narrative thart includes stylise interview, reconstructions, clips from fiction films, slowmotion footages

Ou

2017-07-08 21:10:02

陪审团应该以貌取人了,David Harris确实富有魅力。那些电影式的重演场景,嘲弄了人们对虚构的热爱。跟70年代汽车影院的电影并无二致。

李子鲤|Lilith

2009-03-15 14:01:41

在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只是在关心这个片子是怎么讲的,而不太在意它讲了什么,不过最后它终于成功把握引入了事件本身。风格化的导演手法,那个好像是聆听者,实际上也是引导者的不露声色的导演,确能够保证这片子有一种比直接电影更加丰厚和立体的真实感。虽然有搬演和虚构,但是它的前提依然是历史文本无法等同于历史本身。相比之下,那个动画纪录片呢?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2015-04-10 06:11:45

多处出现的静止画面局部放大的镜头让我想到一度流行的九宫分割占满相册首页法…各种意义上走在时代前沿的人 配乐牛

JuneYale

2012-06-29 21:09:03

本纪录片更为沉着冷静,通过不同身份的人对十年前一桩枪击警察致死的案件进行描述和评论,展示了结案心切与金钱利益是直接导致错判的原因。尚活着的还有机会重生,如果已经死去呢?能对案件做出决定的任何一人都相当拥有着生杀之权,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相关人员有意识到,大家才会更安全。

冷杉

2012-04-12 14:27:19

中国专题片的鼻祖,现场模拟比较风格化,低调摄影,剪影,特写,配乐居然是Philip Glass,导演几乎是当作故事片来拍的。

冰红深蓝

2015-04-09 20:41:54

如同侦探片般的事件重现+多位当事人访谈+报纸证词剪贴,开创了新颖独到的纪录片模式。低调布光、大特写、剪影和Pilip Glass的配乐营造出了黑色电影的氛围。本片公映后亚当姆斯得以无罪释放,社会影响也已足够,但观影过程现在看来还是略显沉闷乏味。(7.5/10)

F–A♭–F

2011-08-08 11:13:30

额赫赫!一个纪录片扇了米国司法一大巴掌。为了Glass配乐而看,他重复紧凑的乐句放在这里的确很合适,尤其在原景重现时。p.s.我还是想知道谁杀了人

思阳

2010-03-01 06:48:36

一部片子让现实翻案让电影终究发挥了点实用性。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首创的情景再现确实影响深远。

幽灵不会哭

2012-09-22 15:37:08

先不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但是它的社会影响力就早已注定传奇了,警察司法当局的错误不仅造就冤案还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十多年后靠一部纪录片来表明清白,让人唏嘘不已。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