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讣闻

讣闻》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amie我乐苦多

2020-09-15 13:23:45

题材太好了。这个职业规划选项也太独特了。对newsroom的记录加这些写作的人对历史命运和死亡的思考让片子立体充实。居然看完的我很想找出nyt obit section读读看!

Gincredible

2021-09-26 16:46:39

虽然对于作家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精彩的讣告很感兴趣,但是看下来最大的感想是,这种在死亡语境下,对于人/个人和时代等等的记录和纪念,可能是读者对于一家媒体最大的联结和温度。我只在袁凌的书中读过了。

Los

2020-04-19 15:24:52

写多了容易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是在我看来这份工作比较可怕的影响 我会经常问自己 你记录的是别人的 那你自己呢/讣告也是一种新闻写作类型/morgue既叫陈尸室又叫资料室/生前的影响决定篇幅

haize

2020-08-16 18:53:45

题材多么好,但即便当成电视纪录片看,也拍得太模式化了

帅的不明显

2021-05-27 17:42:42

不被关注的是更多的人平凡无名的死去。

去长毛象

2020-05-25 17:14:10

比PageOne好看太多,办公室收音听得我瞬间闪回实习的newsroom。刚好前两天出了那样一千篇。档案室也值得单拍一个。

温柔的鲸鱼

2020-04-19 18:20:20

obits have next to nothing to do with death but almost everything to do with life.

Sparkling

2020-09-19 22:47:25

工作第一年多有大量任务都是在一天之内熟悉、梳理一个人的一生并且成文,因此对片中的太多元素格外心有戚戚:刻在(而不是插在)办公桌上的名牌,埋在柜子里的无数卡片,下班时分突然传来的死讯,对版面、标题里关键动词的斟酌,被指出差错时的懊恼,对工作意义的怀疑,以及最重要的,在死者面前,怎样才是足够尊重又不顶礼膜拜的姿态。

烤芬

2019-11-08 13:11:13

片子本身正常水准,但讣告写作的题材太有意思。可以说写讣告就是一种histography,是关于某个人的一生的字面意义上的“盖棺定论”,而这种个人历史的书写正是组成宏大叙事的无数零部件,它当然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又同时不断定义着什么叫“重大影响”、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才“属于历史”——this is about archiving! 片中展现的是讣告作为一种新闻写作类型,也是讣告写作者与其他记者无异的日常工作,fact check、赶稿、定版面等等,这些写手来自在不同的领域有丰富的报道经验,文字水准绝不输《纽约时报》其他员工。讣告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死,其余绝大部分是关于生。头一次知道存剪报的地方叫morgue,这也太有意思了吧?!

queenie

2017-05-31 10:05:48

2017.5.30 cinema village “这份工作有一成关于死亡,九成是关于生活。而且不怎么忧伤,因为你写的大多数人在死时都富有安详,对这个世界产生过影响。”

锥皱

2018-02-24 09:35:22

谈的很浅,但是很有情怀很质朴的一类“矫情挂”纪录片。归功于摄影和剪辑了。还算不错。DFW的名字一出现喉头就紧了,in a way我读的每一本他的书都是在祭奠。

bxia

2022-01-15 04:56:23

The trick is to put in fewer facts… I've actually been to that NYT obit doc room.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