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罗杰和我

罗杰和我》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麻木粮姜

2019-06-16 23:22:12

smart brilliant & sad-funny 左翼纪录片

林文清

2019-09-15 10:28:17

我不认为问题在于不客观。本片从立意到拍摄到最终呈现都建立在摩尔的主观诉求上,从这一点上说,它的完成度很高,摩尔对交叉剪辑的运用几乎无懈可击,干净利索地实现了他的观点输出。问题在于他的观点是短视的,高度情绪化的,甚至可以说是不成立的。影片通篇对通用关闭工厂的谴责,包括对中上阶级隔岸观火的谴责,统统基于工人失去收入来源这件事实;这种只看表层关系的谴责当然是无效的,因为问题根本不在工厂关闭——无论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国际分工亦或技术发展见证机器取代人工,工厂总是要关闭的,关键是工厂关闭后工人们该何去何从。影片对此没有作任何讨论,只蜻蜓点水般提到一次失败的旅游业建设;它甚至没有提出一项清晰的诉求,犀利的谴责指向的是一片模糊。假如企业果真罔顾局势与自身利益持续赡养它不再需要的员工,相信离倒闭也不会太远。

影呆

2018-03-18 06:05:08

Michael Moore处女作;“第一人称纪录片”;角度主观,情感真实,剪辑好玩; GM大佬算是官方历史,Moore和工人是口述历史,新闻报道(本身属于官方但相对客观但又经过导演的筛选)经常被拿来当做事件的客观陈述者。

名字特别酷的人

2020-04-08 21:31:50

补下处女作,肯定不跟后面作品比。(当年美国资本家为了更大利益把工厂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搞到现如今美国本土没什么工厂搞呼吸机和口罩…也是,谁能想到书上吹爆的全球化还有这么大bug。

小透明

2018-03-07 21:26:47

黑前东家的纪录片。很多人面对镜头的遮遮掩掩,眼神里的抗拒很微妙。记忆比较深得是导演和运动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以及密歇根小姐的对话。资本的运作必然要低成本,工作机会流向发展中国家。川普上台后要振兴美国制造工业,是否真的会把岗位带回美国?

ZCPlayer

2008-07-27 10:39:06

早期作品可以看出他自己风格还没稳定成型

茉琉

2012-08-21 23:28:25

仍是属于迈克尔的“万恶的资本主义“

仿真男孩哪吒

2019-09-16 02:26:21

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每一处剪辑、BGM的安插都是讽刺大于幽默,或者说是高级的意识形态对立:一边播沙滩男孩的Would don't be nice一边让你看瑟缩破败的街道的数不胜数;一面是上层阶级的浮夸派对,一面是下岗职工的怨声载道;一面是新世纪的欣欣向荣,一面是国旗飘飘被拆除了一半的通用大楼;一面是客套官方的圣诞贺词,一面是在圣诞节被赶出家门的底层民众。全场观众都是在被时不时被轻松戏谑的氛围中迎来了痛心怜悯爆棚的时候:Flint经过多方尝试苟延残喘之后的彻底萧条。最好玩的还有字幕处的采访clip,不要错过。不知这部纪录片给导演的故乡最终带来了哪些改变,如果只是一部电影,那拍出这部一站成名处女作的导演实则用通用的做法没有区别,都是先利用再抛弃罢了,或者更卑鄙一些。withGreenySoul

于小师.xls

2017-02-26 15:28:33

同为汽车城的密歇根州弗林特市,1985年与我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意外地被那位满面春风的Pat Boone唱了生日歌。

bugz

2010-01-04 21:20:53

DVD里有导演的解说,拍摄资金都是Michael自己出资,当时他也几乎破产。作为处女作,可以看出他拍摄还是比较缺少头绪,也能看出MM对个人声望的渴望。此后的多部纪录片,他都会把自己,自己的作品做很多介绍。特别是《Slacker uprising》

ofelia11

2017-02-22 15:54:07

通用首先在美国关闭11间工厂,然后在墨西哥新开11间,毕竟那里的工人每小时只要70美分。再把省下钱收购其他公司,那些造军火的高科技公司。接着对工会说自己破产了,把削减工资时砍掉的几百亿暂时归还。最后把钱从工人手里抢走,建更多的海外工厂,夺走他们的工作。

楚雨庭

2012-02-29 23:38:55

[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