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中

高中》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布谷卟咕

2020-03-10 06:55:59

不喜欢仅仅是因为还没有远离高中生涯太远,以及不喜欢高中生各种愚蠢行为笑点。Yes, the institution is rigid but don't pretend we can do anything to change it. 但怀斯曼的镜头还是诗意的,尤其喜欢老师在教室放Simon & Garfunkel's The Dangling conversation

salty

2018-01-20 13:05:07

zoom in shot真的还蛮effective的 不过是用啥拍的啊 感覺完全沒人被影響到 好自然

crazychopin

2017-03-22 18:17:22

结尾以一个越战士兵的信结束真是对学校官僚的讽刺

paradiso

2012-09-24 10:16:49

无旁白,不同场景很硬的剪切串联到一起但要能让观众从一场场对话里掌握当前状态,导演还是蛮厉害的。这里老师跟通常印象里的美国教育不同,个个自己长篇大论严加管教,很负面啊。放Simon and Garfunkel的歌当案例舒缓节奏是神来之笔

夏目吾冬

2021-04-22 18:56:18

高临下学,中有深意。3.5

晚不安

2020-01-23 21:00:04

为什么是(大)特写?不寻常的视角:一张脸,甚至一个器官——“错误”的构图和景别,崭新的凝视重塑现实。围绕明显的外观,我们继续提问:为什么不需要空间?为什么叙事不重要?为什么不需要传统意义的人物?场景衔接的逻辑和力量是什么?方法论方面,如何进入“异域”并成为“墙上的苍蝇”,去显露自己全部的好奇但无窥私的耻感?满是疑惑,有的答案在影像内部,有的则不,而这些疑惑触发的思考带来进步的可能。 与周浩《高三》相比:不接近,不跟随,不挖掘。投入的是理念,而非情感。开头依然呈现出一种双重的暴力性(摄影机/被摄对象),但最后在影像的流动中又消弭于无形。怀斯曼要探寻和建构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了教育体制的问题,但这个主题无疑是混沌的。不是强硬地抨击,而是怪异地观察——那时那地那些人的生活。有启发吗?这完全取决于你。

小易甫

2018-03-21 12:02:09

记录了费城东北高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将家长座谈、性教育演讲、课堂讨论和教务惩戒等独立场景反映现代教育机构的权力运作模式。以直接电影手法、尤其是大量的局部特写作为社会学检验方式,貌似无序的剪辑实则通过独立场景的并置达到叙事的递进,从而不断深入教育权力手段的弊端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影响。

米粒

2017-04-23 11:10:17

怀斯曼的观察式纪录片真是独一无二,尤其在和梅索斯的片连在一起看之后认识更深(都很喜欢)。今天的放映会竟然来了很多60、70年代Northeast High的校友,大家对电影是否真实反映了学校的面貌展开了友好而激烈的辩论。看来对电影的许多认识要等待时间的鉴定,几十年都不算多

2018-05-22 19:52:48

嘴退化成指令,身体压缩成零件,特写的运用无出其右。对规训工厂的呈现目不暇接,由此六十年代青年反叛的背景也可见一斑。

十二辰子

2020-10-09 03:50:22

客观拍摄主观剪辑确实有意思啊 不甘心做墙上的苍蝇就用大特写来回骚扰视角证明摄者存在 说实在的比后来的观看性强

胤祥

2018-10-06 00:03:45

漫长的怀斯曼补课开始。起点甚高的作品,也是奠定怀斯曼直接电影方法和对社会机构评论性观察的早期作品之一。小场面做得实在是精准,而怀斯曼看似隐藏观点但其实观点特别鲜明(而且留有蛮大的阐释空间也是真棒)。越战等社会话题的介入也是鲜明的时代印记。

阝女

2021-04-06 07:26:51

怀斯曼补完计划+1。一种拍法坚持拍几十年,进步原来也可以这么大的诶。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