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鹌鹑之丘白桃挞

2021-11-13 17:41:34

86岁高龄的侯麦与菱形影业合伙人说起从前。道德故事系列,论及横跨60年代的大型电影企划,论及画外音运用,小说改编,电影的绘画性及画幅选择(侯麦认为,宽银幕实际并未给出更大的画幅),分镜即剪辑,了然于心。

O

2018-11-03 06:30:45

终于见到了 与想象中的分毫不差 八十多岁高龄 依旧思维敏捷 记忆清晰 不停观察思考的完美聆听者 谈论自己或在意之事时会散发锋芒 相当严格的保持着自我的距离 却不自知的谦逊低调 侯麦的秘密原来并非秘密 是种简单生活的秘诀 一切于他都像昨日曾快乐的平凡小事 只若有人轻扣问起 时间能从他带走的仅仅是必然的老去 关于侯麦 应该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 能让自己绝对不会失望的期待着了解 真好(美滋滋 美滋滋 舍不得看完 一直端坐并且精神的不愿错过任何细节 采访还行 可惜问题都太客观 多想给个话筒 给个主题 就让他自己讲故事 )(以后请多看书 多看书 好好学语言)

贾奉雉

2016-11-20 07:23:17

中文字幕你们在哪找的?

文山禾

2021-10-15 16:09:33

和新浪潮其他人相比,侯麦通常被批评过于文学性而忽略场景等视觉元素。整个对谈下来,可以从两方面回应。一是侯麦的工作方式非常重视布景变化/季节选择/自然丰富的环境音和颜色等,侯麦女孩和侯麦装饰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性。其二就涉及电影本质了:电影更接近戏剧还是小说?侯麦认为是后者,他像巴尔扎克那样反复讨论相似话题,比如道德系列中的“道德”是说电影人物按照某种道德准则行动,并强调准则的反传统面向,比如女收藏家的风流。通常的电影会以故事冲突的方式激烈呈现,侯麦则试图让人们自然地公开谈论道德和政治——这很有吸引力:激烈奇幻的故事或许好看,但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更加日常的,潜在的道德行动构成我们自己,这些值得谈论和检视。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电影是对梦想的表达,还是基于现实的呈现?显然侯麦是后者,而且很极致。

MD

2021-01-15 20:53:09

六个道德故事的拍摄过程和总结,两个电影合伙人的共同记忆。

QUYED

2018-07-19 22:32:51

排练和一遍过那里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回事。那部无声电影后期配音的是哪部啊?/对自然背景音的纵容和研究鸟声的严谨/一直忍不住走神想采访地点的窗外景色

uncannyblue

2021-10-28 18:43:51

很珍贵的对谈影像,原来侯麦的拍片方式这么淳朴,依旧是文学性极强的。

几根佩毛

2016-07-02 19:18:50

【侯麦理解的男女游戏/7.6(评分无用,只为记录个人赞同值)】有文化还是没文化,男女关于所谓“爱情”的游戏都多么的可笑。

Syd Inlé

2019-03-21 06:35:42

l’entretien infini, Behavioral movement theory. Rohmer, Agile cogitation and expression

飞天小黄警掐掐

2022-02-19 19:53:52

看之前没想过 侯麦之前的创作会有那么多困难,莫名感受到侯麦有些许拘谨,但在交流的时候对自己的创作又是那么的认真确定,真好,感谢搭档,感谢基金会,感谢有好的创作环境

庆祝无意义

2017-11-12 16:26:12

侯麦与巴贝特施罗德的对谈,主要是侯麦述说,围绕六个道德故事展开,聊了电影的方方面面以及期间趣事:在电影手册做编辑很无聊便辞职;因为没钱,剪辑师跑了自己剪,摄影师走了片场拉个人凑合拍……还谈到DVD,侯麦说视力不好电影院找不到位置所以喜欢在家看DVDhhhhhhh

发不沾霓

2016-01-15 13:06:54

“写完《Elisabeth》后我才思枯竭,直到读了《Bartleby the Scrivener》才产生灵感”——道德故事源起;侯麦从《电影手册》辞职后曾和特吕弗有过争执,后来特吕弗又替侯麦拉赞助拍片,侯麦对此深怀感激;现场收音,一条就过;六个道德故事都有一个来自彩虹的颜色;“我不知道未来电影会变成什么样”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