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vivi

2019-12-30 11:32:02

啊丰富又有趣。当年是物质上的满载而归,如今是视频素材满载而归;这些地方在google地图上看过无数次,如今终于亲眼看到了;一刹那的此地,和旧时的某地何其相似。

kylegun

2020-04-27 17:53:13

加油站,血吸虫,水利工程建筑,篮球赛,废弃厂镇,蛋家渔船,河滩猫狗,乡志地名考,毕业纪念册,山后还有山……随时随地静帧倒带重叠失真画面中的个体记忆和地域史朔源图解,个人作品的素材循环重构,熊仔侠的又一首影像散文诗。不过大段的长镜头行车记录仪式画面看着实在有点晕车哈

黑狗成

2020-02-20 18:29:41

零成本仍然是华语独立电影的一种精神属性,并且已在进行着新时期的变异与进化。

胤祥

2021-05-16 21:58:40

2021TIDF 亚洲视野竞赛。活学活用哈伦·法罗基的论文电影方法,但是对可能揭示的政治面向(准确说很多点其实是“行政/治理”而不是政治,但并不是没有“政治”的点)和社会面向语焉不详或者无法深入,最后落在了青春片式的回忆感伤和朋友关系上,这种话语落差既是作者风格也是文本局限。当然片子里缺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为何2016年就完成了拍摄到2019年才做完(今年柏林那部埃及纪录片放了差不多七八年才做完,而这个延宕本身是被导演做出意义来了……)。熊仔侠的创作实际上是98-09年(互联网兴起到《老男孩》等“微电影”之前)这段时间内的“DV”/“民间影像”传统(完全与“独立电影”脉络平行的另一个传统)在更先进的理论与视野中,以“自主映画”为方法的传承,听到他要终止创作还是觉得挺可惜的。

季轩

2020-04-01 17:36:31

第一人称式的作者影像,论文电影,大概偏向于私影像类别,作者借驾车游玩,热情的去捕捉地景,配以各种新闻资料、绘画彩图、以此打捞、串联、梳理、重塑过往记忆,把微小的个体记忆与巨大的公共空间巧妙串联在一起,这种新纪录片的创作方式,非常随性和自由,让人眼前一亮。

晚不安

2021-05-18 16:02:08

漫无目的的“漫游影像”,其本身的价值是只在作者心中的,至于怎样把动人的细节传递到观众那里,则考验观念和组织力。在我看来,编织的目标就在于找到“目的”——为这趟旅程赋予历史或是情感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喜欢小郭的《私人荷索》而非《南方漫游》,前者如赫尔佐格《冰雪纪行》般有一个强大的自驱力。)《旅之极北篇》的趣味在于不断的引用和跳转,使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完成对自己成长和创作生涯的回顾,但最后依然缺乏普世的吸引力。“论文电影”这样严肃的词不适合熊仔侠,项飙提出的“乡绅”倒与其相配:在一地,就对一地的人事风物孜孜以求。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