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幻影刺客

2011-10-30 21:27:11

童年的纯真,少年的青涩,青年的烦恼,成年的误会,四段故事诉说了我们的大半个人生,虽然电影拍摄于80年代,仍然具有代表性,所以是“光阴的故事”,而不是“我们的故事”。

超级烧伤

2020-12-01 12:53:37

这是一个浓缩的人生,第一和第二个故事,哪怕在大陆也可以找到共情。后面2个故事反而找不到共情,毕竟在82年,两岸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让我想起了童年影院热映的《欢天喜地对亲家》,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小龙头》有一种童年,终日无所事事,听收音机已经是所有的娱乐了,有多少青梅竹马的小朋友,一别就是永远……男主和台湾艺人洪都拉斯非常像。《指望》杨德昌用无数个瞬间的片段,交织出一个青春萌动的记忆,导演杨德昌,女主石安妮《星星知我心》。“以为会骑自行车就可以到想去的任何地方,没想到学会了自行车,却不知道要去哪里”。《跳蛙》没有台词的女主好似胡慧中,美的令人窒息,男主是已故剧作家李国修,奇才。《报上名来》张艾嘉也不穿内衣,好美,屁股很翘。李立群曾经说过,70-80年代的小生戏,他全包了,这是真的。

高小梵

2012-08-14 23:53:32

为啥后面音乐是杜可风 ╮( ̄▽ ̄")╭ 最后一段很有意思 其他还行 但是这样的形式很好

孟浪

2020-03-30 16:04:54

台湾新电影肇始之作,实为“中影”老总明骥为改革制片机制、提携新人的无奈之举——试图用较少的资金让四位年轻导演拍摄一部短片集锦,没想到歪打正着获得叫好又叫座的双赢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对杨德昌有粉丝滤镜,觉得他的《指望》拍得最好,但我觉得柯一正的《跳蛙》才是最成熟的作品。比起杨三个女人一台戏地展现一个女性家庭内部少女性意识萌醒的过程,柯是将一个台湾年轻人的现实境遇与社会时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杨在表现人物心理时还在简单运用一些声画对位手法(披头士音乐和钢琴曲),但柯对声画关系的处理却非常自由,主人公跳脱的内心独白和营造情节氛围的配乐均用得恰到好处;杨是以片段性的情绪结构影片,柯已经在用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结构影片。另外两部,《小龙头》配乐太满,且手法过分青涩;《报上名来》完全是一个商业逗趣小品。

鹰头猫

2011-11-07 22:51:22

最喜欢陶德辰的《小龙头》,星星星星眨眼睛~ 杨德昌的《指望》也很有诗意,四眼小弟有爱,学会自行车后说了句爆深奥的话。

德拉库拉拉

2009-03-14 10:32:09

2009-3-13 熄灯 7/8.1(62) 小龙头

Nowaysis

2011-09-24 11:08:28

4.5星。在伦敦放映的拷贝够老,不是同期录音效果本来就差。观众能有40左右?粗略看来华人好像很少的样子。《跳娃》太像大陆1980年代了,有种《颐和园》的感觉。

公園仔

2012-08-22 00:27:11

20120821 2130 UA Langham Place

牛角酥

2011-11-08 15:52:11

《指望》是里面最为成熟的一段。杨德昌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女性叙事视角,而他的影片中多半都是男人自杀。他似乎希望用女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内心永远是个绝望的老男孩。

Reader

2018-04-21 16:11:15

豆瓣宜比照電影,按時間順序給導演列名。前三段都頗有可觀。楊的影像當然最成熟凝練。真正的主人翁是小鬼:假使他如願長到180就是楊自己,長不到170就是一一的NJ。陶則情感真摯,內涵豐富。兩小夜裡攜手翻找哥斯拉(被漢化成小龍頭)美如安徒生童話。移民們遺下的拾餘生活也慘淡得能配上鐵道旁的垃圾堆。

狄飞惊

2012-09-10 22:58:17

塞满了一堆概念,包括杨德昌那段,仍是拷问多次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所谓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也不知新在何处?两相比较我觉得比其晚一年的《风柜来的人》才更具代表性。

Steamed Punk

2011-11-06 00:14:21

4.0,4.0,2.5,3.0前两个故事明显好太多.生活气息各种真切 @MOMA百老汇 with天豪君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