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逃避者

逃避者》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eighthday

2018-11-10 14:31:31

按尼采精神三变的比喻,女主的两位好友是孩子——艺大于人,女主是狮子——人大与艺。而那位二十年前骗了大家的导演是魔鬼/吸血鬼型人格,回想起来这样的人自己也遇到过两次。这种被别人吸走了血/偷走了梦想的惨痛经历的确甚少被言说,大概经历者都觉得不足为外人道,为了自我保全还是趁早move on,可惜这样一来人间就不太有这样的寓言故事,导致新一茬韭菜往往像女主一样在遇到魔鬼的时候辨认不出,魔鬼离去之后也久久无法复原内心的空洞,亦无从借鉴别人的经验以帮助自己复活。所以还是喜欢这个故事,虽然觉得女主还是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基瑞尔

2018-10-29 22:12:53

【新加坡】少女初识电影的满腔热情到消失后的追问与探索,Georges的鬼魂缠绕着她成为了追逐梦想和创作时的心魔。所有的努力连同70个拷贝埋没在仓库里,没有结论与答案,最终沦为活在字里行间的记忆。在这部很私人化的纪录片中,不仅仅看到了一个爱电影之人的努力,还有失踪电影的诡秘;还有几个在90年代,那个曾严苛审查着音乐和电影,只能偷偷的听地下摇滚、“远程连线美国看片”的新加坡,亟待挣脱禁锢和表达自由的灵魂。

ddr

2018-12-17 14:42:13

旁白主导一切 很蠢 但这事件太有趣了

何倩彤

2019-01-01 17:56:07

風格和主題都很迷/謎的一部作品。中段開始似變成有關George的紀錄片,片中不斷引述的《性、謊言和錄影帶》當然是這個人的關鍵詞,而當年名為Shirkers的電影,竟也預示/定義了這樣的一位潛逃者的出現。結果整部作品幾乎像寫給這個男人的情書和輓歌,所謂傾情當然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對青春和創作,那種能量要從內裡爆發的懷想。

Seuysiro

2018-11-14 21:20:05

多年前 一个神叨叨的人拿走了一群神叨叨的人拍的一部神叨叨的电影的胶片 多年后 那群神叨叨的人得回了那部神叨叨的电影的胶片 然后拍了这部神叨叨的纪录片来讲述整个神叨叨的故事

大旗虎皮

2018-12-28 22:02:54

2018年不可错过的电影,一部可遇不可求的作品,在表达迷影主题方面,远超过《摄影机不要停》。

kylegun

2019-01-09 22:44:38

童年门前积水仿佛巧克力牛奶,在镜头前不停咀嚼着被禁的口香糖,梦想丢失归来后失去了声音,不存在的电影里我们跨越时空相聚

笨笨熊

2018-11-06 09:20:47

这什么烂七八糟的,还这么高分?看不下去,垃圾。

飞翔的夏之猪

2018-11-16 08:53:44

要不是这个导师大骗子,Sandi Tan现在没准早成新加坡第一女影人。我也碰到过这种莫名消失的导演,的确是够倒霉的。不过话说回来,没有此人启蒙,这些女孩当年可能也不会有能力和动力做出这个电影。

LoquatEmpanada

2019-01-16 02:57:40

这可能是那70卷16mm素材所有可能的归宿里最无聊的一种吧,最讨厌自我迷恋不知节制的所谓“私电影”和只会图配文的幻灯片,这片两个全占了。

嘟嘟熊之父

2018-11-26 20:52:01

真实的性(抽象)、谎言、录像带。一个幽灵一般绞杀少年梦想却至死都模糊不清的迈克尔哈内克式人物,却在时间冲刷一切后再也难以唤醒仇恨。被封存二十年的咒语终被解开,同时也体会到什么是流光易散,韶华易逝。还好,爱电影的心永远不会变,回忆历久弥新,热情永不消退。

托尼·王大拿

2019-06-05 23:16:10

追踪一个消亡的灵魂,追逐一份消失的拷贝,追随一个消弭的自我;如果你打开Georges Cardona的IMDb页面,会发现除了以在本片以资料影像出镜外,他唯一参与的作品是担任了一部只发行了录像带的B级电影摄像师,在他人的拼图式叙述和这份寒酸的履历中,这个张口新浪潮闭口伯格曼的电影庸人才是不折不扣的逃避者;或许在导演20年前动笔写下剧本标题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般曲折离奇的扣题。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