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人间》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寒枝雀静

2017-07-08 16:02:17

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纪录片。可贵之处大概是并没有塑造绝对中心的人物,而是着力呈现价值观的冲突及挣扎中的犹疑。这一点在母女线上非常自然动人,但婚姻线不免有树靶子打的观感。观众们对丈夫一边倒的嘲讽让人觉得渗透着俯视的傲慢。或许是拍摄所限,对人物成长经历叙述的缺失恐怕是最大的遗憾。

又又

2017-09-04 21:34:53

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独一无二的余秀华。去掉“写性的农村脑瘫女诗人”的标签后,仍是一个活得比大多数人都明白、想象力和反应力都超越常人的人。祝福她。

小废轩躺平戛纳

2016-11-14 16:26:25

俺是豆瓣第一个看过此片的人哦!导演说拿到了龙标,大家要支持哦!

今天活下来了

2017-08-15 20:18:53

怎样完成女诗人到农村妇女的思维跳跃,不是导演的事,而是观众的事。我喜欢范俭很灵活的,甚至臣服的状态。这个女诗人不是中产阶级的女诗人,成天活在虚无或文学的诠释再诠释中,而是活在尘土中的。范俭能用美幻的大光圈去拍尘土中毫不特别的她,是向余秀华屈服了的,也是认可她的,这是很好的。

萨库拉

2017-08-23 20:59:53

人物大过片子本身。我总说创作者是头上有根天线接受到了宇宙或者不知道什么神的信息,余秀华就是带着这根天线的人,而神种下天线的时候没管你有没有残疾。其实就算对健康人来说,身体也是囚禁灵魂的牢笼,大概只有“诚实”,才能冲出去。

lalacat

2017-07-18 14:40:51

看完之后,旁边的大姐认为诗歌毁了余秀华的人生,我恰恰觉得是诗歌舒解了她的人生,伴她一路走来

木卫二

2017-07-03 17:55:22

观感没问题。字词组合所引发的诗意,与女诗人所寄身的现实,由始至终都是无法消解的矛盾。然而,过于强大的余秀华,并不需要纪录镜头或创作者去熨帖保护。如果说,类电视纪录片的技法尚是个人选择,但关注一个人物对象,片子拿出来有点太早。余秀华的家庭与她真实生活的另一面,真的还不够丰富。

远子

2018-10-25 18:39:03

感觉应该能拍得很好才对,可惜最后还是弄成了专题片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摄素材不够。但有余秀华撑着,还是很生动。我以为,余秀华这样的诗人直接体现了诗歌(作为文明的诗歌)的教化作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典教育在当代的回响,是一种真正的中国文化特色(西方国家现在还会有写诗的农民、工人吗?)。在他们(包括那些“打工诗人”)身上,诗歌仍然在起着宗教般的支撑和提升作用。这一点大概是被那些从技巧层面指责余秀华诗歌不足的诗人所忽略的,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们否定的恰恰是诗歌的伟大性。当然仅从形式上讲,我也并不认为余秀华的诗写得不好,也许可以说不够新,但我感觉求新已经让很多诗人误入歧途了(本雅明:全面放弃艺术必须具有原创性的观点!)。

-

2017-07-03 22:18:00

点映见面会:1、主持人:“您觉得这部纪录片拍的是真实的吗?”余秀华:“我觉得你作为一个主持人问出这种问题就很不专业,作为一部纪录片不真实还叫纪录片吗?” 2、观众提问环节,某观众说了大概800字的观后感后,余秀华:“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有点过于长了。”

SH3056

2017-06-19 12:51:17

我写诗 我出名 我残疾 我离婚 我不热爱生活 但我热爱诗歌 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 过得不开心怎么行呢

桃桃林林

2017-06-18 15:15:54

实际上,之前对余秀华完全不了解,大概也只听过这个名字。在上海电影节看了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才对这个人的认识稍微清晰了一些。相比她那些诗,更愿意看属于生活的那部分,那些日常的对话,同样充满诗意,个别细节看到好一阵感动。能找到一个帮你暂时忘记身体缺憾的方法,其实挺开心的。

字母君

2017-07-08 12:27:31

只有一个问题:摄影机的介入究竟有没有可能影响到了余秀华的选择?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