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编年·贺家》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ORhan

2020-07-15 21:38:54

连续拍了20几年确实不容易,很多素材拍的不错,尤其是12年父亲去世,让人心头一震,以及后面颓废的90后,颓废的年轻人。但是4h太长了,很多重复的、类似的镜头,可以做更精细的剪辑

南洲.

2020-07-17 21:39:11

依然是下岗潮的背景,时间再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发生变化,在片头你是无法想象贺国平会在经历了渡口承包人之后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家庭煮主夫。从开始的焦虑到后面的习惯,时间会磨掉一个人的菱角,你开始适应这一身份得心应手。在镜头前日复一日的生活是时代下的缩影,只是换了性别而已,并没有多少变化。镜头不只记录着贺家,也记录者这个时代一路发生变化的印记都留在了影像里。最后那充满诗意的大雾镜头,是对故乡的热爱也是一种超越日常的写意展现~

一鱼

2020-04-20 02:42:48

通往贺家的土路走了十几年,凹陷的洼地在雨雪天年复一年积着一个大泥潭,人的一生由己也由天,一辈子浓缩在270分钟里,一时道不明是可贵还是可叹。

Galois

2019-03-17 14:45:58

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本身就颇有可深思之处,比如贺国平从下岗职工到承包人再到一个平凡“家庭主夫”的起起伏伏、不经意间经历的生老病死(有意思的是,郭导在映后谈也反复提到了红楼梦),比如贺家父子身上某种命运的交织与轮回(打牌、当兵、渡口/码头海关、“没价值”/“混得差”)——借用郭导的话,真正牛逼的是现实,电影都是狗屎。 郭导跟拍这个家庭二十年,为在集体主义社会“牺牲小我为大家”的底层人发声,为渐渐消逝的善良立心(个人觉得,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布莱希特上世纪初写的《四川好人》这部寓意剧遥远的回响),也是很情怀了。当然了,这种情怀电影人及电影美学卫道士影迷并不一定买帐,导演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干涉估计又要被你瓣黑(出门右拐《工厂青年》)。 PS. 期待看到渡口编年四部曲

春明门外客

2021-03-12 20:15:01

咪咪兄推荐的两部渡口片子之一,放了很久了,花了近一周才断断续续看完。开始以为只是讲渡口,没想到渡口只是一个开始。长达二十年的记录实属不易,老贺后来整天围着锅台转直到看了评论才知道,大概是和交不上承包费闹上了法院有关系。他的负责、孝顺、爽气大概只是一面,更大的一面还是碌碌无为的郁郁不得,最后又平静地离去。有意思的是,我只去过一次铜陵,而且正好是在18年的夏天,也就是这个片子的最后一年。二十年在这个家里的变化大概只有最后几年,然而最后几年的记录却变得很少。

枝上雪初融

2020-09-09 11:40:07

看到他儿子的长成轨迹,立即明白了中国大量青少年的平庸之路。 不爱学习,喜欢上网吧,喜欢打牌,早恋,最后啥也不是。

墨西弟

2020-04-20 00:50:30

贺国平第一次说自己通晓文学的时候显得很好笑,后面的几个镜头,他凝视镜子里的自己,凝视锅里的面饼,像个诗人,下岗工人的命运都写在里面了。导演可以把结局推向煽情,但是选择了一种更为他者视角的叙述,「历史的选择首先是人的选择,没有哪些人是必然要牺牲的」。

4422

2020-07-19 21:55:27

肉体和房屋,饭桌和河流在一轮轮年岁里以可预估的方向缓慢便宜,却也在高潮部分带来非日常、非道德的特异化体验 同期声的处理在剪辑流畅度上加分太多,这样编年磊成素材的力量,包括人物复杂性的刻画,带给观者(我)一种自觉,压制创作脑路去剪辑影片、评判镜头冗余的惯性思维 缺点后面去想也挺明显,前半段很多横摇镜头实在太硬,完全可以声画蒙太奇,片子以墓地和渡口俩空间做结尾,但实际上儿子那条线并没有展现出弧光,或者说到尾声的素材和剪辑并没有给出一个生命绵延的理由,实则应该更多交给母亲来完成,或者交给房屋、河流和家庭之外的众人去完成

静止的流水

2020-03-31 18:13:38

注定会写进中国电影史的作品,但是很难称得上伟大,时间的力量太令人感慨,佩服导演多年的坚持。除此以外,技法上太过陈旧,大量的固定机位拍摄,空间上有很多限制,对于要展现个人史诗来说,视野稍微小了点。片尾过长,即使是编年体,电影也是要讲情绪的,贺国平的离世,本身就是一种收尾,后面又添加了诗情画意的雾中回忆,多余了。

黄岛

2020-09-14 11:30:04

第2458。老贺因为渡口而风光两年,也因为渡口而沉沦大半辈子。我却不是在想这个实体的渡口,人度过这一生似乎像过河,兜兜转转,殊途同归。

那一抹无名的红

2020-07-07 23:47:15

会很疑惑看见这么一部纪录片。 1999--2019,跨度二十年的跟踪记录。 时间长度摆在那,会希望看到的是个体和中国城镇的变化。 但真的看下来,会发现内容是重复的,主人公贺国平几乎每年都在做饭、他所居的楼房数十年不变、城镇的镜头都只是匆匆略过,细节甚少,乍看上去,变化并不大。那时空看起来重复之下变化的只能是人。贺国平从壮年到中年殒命,儿子贺奂从稚童变为青年混混,妻子徐金兰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又送走了自己的丈夫。 慢慢的,我会变得有些失望,因为看不见时代。而贺国平缺乏与时代更多的接触而显得封闭于独自空间内。 那这样的剪辑是极富个人情感的,只能说这是导演对贺国平的讴歌和怀念。 而这或许才是前提,个人生命,他存在过,那就不应该被无视掉。是个体赋予了时空以动态,而非是用时代来定义每个个体。

书剑恩仇

2019-03-19 18:08:24

艺穗影展燕晗高地,长达二十年的记录拍摄,见证了下岗潮,承包制,家庭关系,成长,死亡,我很喜欢贺国平这个人物,像导演说的,生活才是大师。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