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变迁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本身就颇有可深思之处,比如贺国平从下岗职工到承包人再到一个平凡“家庭主夫”的起起伏伏、不经意间经历的生老病死(有意思的是,郭导在映后谈也反复提到了红楼梦),比如贺家父子身上某种命运的交织与轮回(打牌、当兵、渡口/码头海关、“没价值”/“混得差”)——借用郭导的话,真正牛逼的是现实,电影都是狗屎。 郭导跟拍这个家庭二十年,为在集体主义社会“牺牲小我为大家”的底层人发声,为渐渐消逝的善良立心(个人觉得,这部作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布莱希特上世纪初写的《四川好人》这部寓意剧遥远的回响),也是很情怀了。当然了,这种情怀电影人及电影美学卫道士影迷并不一定买帐,导演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干涉估计又要被你瓣黑(出门右拐《工厂青年》)。 PS. 期待看到渡口编年四部曲
ORhan
2020-07-15 21: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