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在伯克利

在伯克利》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工藤娜娜

2019-06-23 18:10:08

2019SIFF很多人会提到剪辑凌乱,这部有些镜头的起始对焦都有些模糊,一会跳到文学、细胞学、物理学的课程,一会跳到学院管理委员会危机公关、教育拨款限制重大问题的讨论,其中还穿插着中产阶级公立教育,黑人亚裔种族歧视的讨论会,最后都随着107的罢工游行而深化。回到Berkeley最终代表的美国公立教育到底是为什么

E.

2014-03-26 00:37:53

很喜欢讲癌症基因的教授给灌的鸡汤。有种当初刚刚到Berkeley的感觉。

NEVER4U

2019-06-20 15:14:13

买了票,过期了才想起来。。。

2019-06-16 02:48:51

怀斯曼真的很擅长拍摄公立机构,这次通过一所大学校园折射出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全景图与众生相,从校园风景与幕后的校职工、学习恋爱排剧搞运动的学生们、传授学科知识与人生经验的各科教授、永远在开会的管理层到各方对社会问题针砭时弊的争执探讨再到人情世故纵横捭阖的校园政治与支撑这一切金字塔的资本主义经济财源,简直堪称一支关于美国的百科全书式的万花筒。且一开始以为这部四小时纪录片会很枯燥乏味(像之前看的那部《纽约公共图书馆》…),没想到趣味盎然,森罗万象又高潮迭起,再加上内容底蕴丰富,节奏把控得宜(在大段的对白后总有校园景观与文娱活动作舒缓),对影像段落的选取具有思辨精神,让人真的不禁很想体验一把这样的校园生活。

NeonBible

2019-06-15 17:55:58

2019139 上影节第二场,和平影都。名校风采,社会隐喻,四小时实无必要。

发福的唐吉珂徳

2019-06-20 23:26:54

仿佛在伯克利旁听了一天各个院系的课,参加若干学生活动,观摩了领导开会应对政府薄款削减,还亲身参加了一次游行(然而并没有我在伯克利读书的学生所描述的痛苦学习生活)。红衣亚裔老师讨论的“政策变化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一语成谶;由此可见看似琐碎的片段有着灰蛇走线的内在逻辑。美国教育的反思性在影片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不难看出高层行政力的低效和迂回。

Line

2014-01-15 13:30:43

熟悉的绿地高塔,庞大琐碎的四小时,通过课堂、会议、空镜和学生运动勾勒出的伯克利。没有叙事对观众要求更高。身处美国教育体系看课堂讨论感触更深。那句“We want to prove we have world-class administration to match with the world-class education.” Columbia你快去墙角蹲着吧。

蛋花汤的温暖大碗

2014-04-07 10:19:59

信息量大,背景资料很欠缺,还在消化中

TWY

2019-06-23 17:41:22

比《美术馆》更深入 极大的体量中总也能发现精彩的点

RS

2014-04-05 23:25:54

pieces. 有主线但还是散漫,散漫也没什么不好。60年代是梦是符号,也是重复不到的实验数据 | HKIFF2014

Woodring

2014-03-27 01:28:59

四个小时,在各种领域的授课和讨论以及高层会议穿梭,无字幕,累死了。。。一部让人无比怀念和向往校园,又同时让某种精神乌托邦幻灭的片子~传说中高潮的学运理想幼稚地可笑也在意料之中~这片如导演借各种人之口所述,不过是想记录下这个时间在这个地方平凡人如何生活而已,这也是很重要的~

桥山小野姬

2014-01-05 13:00:27

这片儿一直不停各种讲座课堂开会……没字幕的四小时纪录片成了我的英语听力测试,让我深感薄弱的英语有多致命。薄弱的英语使我无法理解得通透,就算理解了也没有确信真理解了的自信,于是我在美国丧失了理解能力。然后,连理解都没有更不要提关于事件的思考,进而又失去了思考能力。我再也不是一个人。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