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有口

2017-08-21 20:39:18

特别想听 David 做的音乐 节选那一段我感觉绝对会很好 / 果然真的是有很多自己经历过症状的人去到关于心理学的工作里(well i certainly gave up

重温07

2021-01-30 12:05:31

还是那句缺少的童年要用一生弥补?

Langeweile

2020-04-17 09:44:24

生理激素,基因,行为强化,人格分析……各种治疗手段。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始终是预测与帮助控制的前提,不像药物,心理咨询的确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长远来看,还是能治本的。想知道,如果多巴胺分泌过多,锻炼过后会不会加剧恐惧?再者,运动成瘾由此导致多巴胺分泌过多的人是不是会比长期不运动的人更容易自恋(认为周围的人都在看导致自我感觉良好?),更容易得神经症?当然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其它两方面的求证,幻听以及幻想的存在。怎么感觉种种问题背后还是归结到战胜恐惧。

Jan

2018-04-06 16:09:27

西方厉害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科学的正视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次的问题是精神病患者。这些症状在咱们国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想,这个人是不是中邪了?然后会先请一个神婆的人来看看,驱驱邪试试。当然或许大城市可能会直接去看医生,但我相信在农村地区一定不是,所以这就是科学的观念和普及程度所决定了。

焖的

2018-08-28 21:15:12

我知道的 自己的心理是不正常的 羞于表达 妄想自救 挣扎了快一年 :(

2018-01-10 22:07:31

嗯,讲真,大晚上看,有的地方确实被吓到了

Kk

2020-05-18 13:56:02

致病原因不清,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painful to watch,David每天吃很多药依然会有严重幻觉;特别是节目后期表明三个人全都有童年abused的经历。吃药比therapy便宜,经费、社会支持不够。病情可以缓解。

kidA

2017-09-12 19:14:11

纪录的内容跟电影似的,好刺激。电影剧本都是根据这个写出来的,人格分裂,人脑很奇妙

出云破月

2020-05-05 00:20:06

多巴胺分泌过度会让人警惕正常人不注意的细节,并「妖魔化」/ 精神类药物会让人饥饿,虽然抑制多巴胺活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化身疗法 / 谈话治疗 / 童年自我对话(把思维转换成语音提醒自己)/ 城市生活、移民生活(脱节、社交挫败)、转学、社会动荡增加患病风险 / 游离状态(逃避现实情况)/ 如果不能消失,就和脑海中的声音和谐共处(它们都是来帮你的)

Zoey

2017-11-18 17:49:56

追究原因是创伤性记忆,个人感觉和长期与社会脱节,被群体孤立有关。

喳喳喳

2018-03-20 02:06:42

也许当年变态心理学没认真学,看这个片觉得学到不少。只是对于用谈话法治疗精神分裂,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如果能让自己相信那些是幻觉,不是真实存在的,应该算已经好了多半。

Artery

2020-04-17 08:38:13

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症状来定义它:幻听、妄想和幻觉。多重人格,让我想起了那部著名的惊悚片“致命ID”。利培酮、普瑞巴林、喹硫平、丙环定,边缘性人格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城市长大的孩子患精神疾病几率比农村长大的孩子高三倍,大部分与童年不好的经历有关,给大脑造成了精神创伤。给孩子一个美好得童年很重要!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