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29”条评论

影迷点评

打猫恶霸

2018-11-30 21:33:19

我十分想打第一个提问的朋友。

Major少校

2018-11-30 21:28:07

题材比较好,对我挺有价值的自述文本,不过想拍成纪录片还挺难的,毕竟这是个没有主角的纪录片,靠场景和静物让主人公还魂,这样也算挺不错了。我觉得这个展看两场下来最大的疑问是:有些东西为什么一定要做成纪录片?仅仅是因为现在文字作为大众媒介传播力不足吗?!有机会我应该会买盘好好研究一下这片吧

lyinker

2018-12-02 16:02:09

以倒叙为结构的纪录片 全片最重要的线索和拍摄的最重要的价值发现就在于那本死者的日记 摄影很特别 围绕着日记一点一滴还原出死者生前到最后一秒钟的生命困惑和挣扎 摄影师本人回答问题时也很逗比

Grace

2018-11-30 23:29:29

今日最佳,虽然看的很沉重,但是非常喜欢这个略带悬疑,又非常真实的故事。按摄影师的说法,女主是个非常有力量的人,是她指引着他们拍成了这个纪录片并带到了中国

鸿观俊猪

2018-11-30 23:17:03

视听表达还是有点问题的。。全片扒成文字稿件都不需要改逻辑。故事本身很成熟。

非虚构

2018-12-01 14:08:22

(2018 iDOCS 国际纪录片展 ,北京电影学院标放)

小潜

2018-12-01 15:58:17

我想可能是因为东西方的隔阂,所以当制片人说这个影片是在拷问体制的时候并不是完全能理解,但是我想这个冰冷的故事被讲述出来还是有意义的。琳达的死真的只和制度有关吗?这个背后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另外对于这种题材(主人公已经去世、大多场景需要意境式重现)有一种新的方法借鉴。

梓然

2018-12-01 01:34:06

idocs 旁觀視角試圖解釋Linda之死的社會推手,以日記為視角的主觀表達嘗試貼近她生命最後的心理狀態,一次優美與邏輯並存的闡釋。攝像大哥充分詮釋了如何將一棟房子拍出花來hhhh

登亭

2018-11-30 20:47:13

好奇怪,我好像在哪裡看過這個片子……後半段睡著了,前面還挺吸引人的,那滿地的蘋果,懸念造得挺足,讓人驚訝這樣一個人怎麼會這樣,結果是精神病???最後點落到了體制問題???

我飞啊飞阿菲

2018-11-30 23:51:59

有打动我的地方,但我是被琳达日记里描述的东西打动,那些人性中很多触动我的地方。细想想觉得纪录片工作者的道德议题再度浮现。因为是一部社会影响力类型的影片,想问她姐姐感恩节和圣诞节为什么没去看她呢?导演为什么不探讨琳达日记里讲到自己的死因呢?她为什么会的精神分裂呢?Steve有什么其他人给不了她的温暖让她如此念念不忘呢?导演为什么不去寻找那个中餐厅和Steve呢?一本日记加上几个人物采访就试图引导社会舆论讨论一个政治议题,我觉得这个题材制作团队的动机可以去探索更多真相,而不是带着预定的目的去讲故事。

张劳动

2018-12-01 12:57:00

亚当夏娃偷吃了苹果离开了伊甸园,主人公靠着苹果为食,在废弃的房子里生活了四个月,期间写出了令人动情的日记。影片优缺点都很明显,抒情的音乐,优美的空镜头,采访,历史照片,加上读日记的很有情感的声线。然而,来来回回一直这几样,几十分钟后还是这样,受力有点均衡,观影就有点困。最后对精神疾病的社会呼吁感觉有点短。

[已注销]

2018-12-01 13:51:02

能看到导演为了描绘身患精神分裂主人公的一生,从亲人朋友的描述,早年录像,主人公写的日记,各种苹果床垫,日记本等物件细节和角度,去表达和还原。看得出导演为此付出的努力和用心,让观众最大化的感受主人公的遭遇和精神世界的痛苦,从而对精神患者引起重视。 但如果对本片的重点放在主人公本人的还原,便实在无法苟同导演对人物的构建方式。 我甚至非常抗拒在一部定义为纪录片的中出现情景再现,模拟主人公语气的日记,和不断重复模拟主人公视角的镜头。所有的模拟,对于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有可能具有极大的误导性,甚至导演最后还是刹不住车出现了人物饰演。所有这些,都不是主人公,并且是对主人公的极大不尊重。 不如叫做新闻调查片。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