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父辈的旗帜

父辈的旗帜》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有心打扰

2016-11-22 13:22:24

零散式的叙述不断推进,直到最后拼图的碎片终于拼凑出一幅完整而且壮观无比的画面。战争的残酷、英雄的意义、奋战的理由、死亡的分量、真相的压抑等等,还有镜头、剪辑、画面、配乐、人物塑造,共同铸就了这部电影的精彩和伟大。

小林修车

2013-07-11 04:00:19

很有趣老爷子在06年献上了一对极其出彩,两部分别用日美两军角度呈现的色调超赞剧本交相呼应的二战伦理片。《家书》也许更符合普通观众对“另类”剧本的挑剔但这也不能说明《旗帜》就略逊一筹。《家书》叙事剪辑不如《旗帜》那么独特所以就给我了个“冗长乏味”的印象= =|||我哪天重看

白白八佰瓣

2008-06-05 16:21:39

似乎现在二战片战争场面都喜欢套用《拯救大兵瑞恩》的“半纪实”拍摄手法,本片也不例外。同时,编导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审视战争。个人感觉为了衬托主题反复来回于现实回忆之间,叙事虽有特色但稍显凌乱,影响了影片的流畅感。

Don Corleone

2019-10-06 19:54:01

硫磺岛战役的一体两面,东木的《硫磺岛来信》显得多少有些水土不服、意识冲突,但在《父辈的旗帜》里显然找到了更适合他本土性的切入点。一张照片牵扯出战争本身的荒谬、对掌权者的讽刺、对美式价值观的怀疑。那些宏大的意义被个体生命的尊贵消解了,东木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英勇的生命正言,历史虽会过去,但生命的意义长存。

圆首的秘书

2019-08-30 00:24:14

比利·林恩的先驱,除掉120帧这种技术,其实父辈的旗帜在任何层面都绝不逊色

Wayne

2007-01-11 02:21:20

首先要知道這部片子來頭可是不小啊,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還有斯皮尔伯格的監製,其實剛開始還以為是一部戰爭片呢,看完之后覺得影片不是説戰爭了,而是所謂的英雄,以及英雄的後來的遭遇,戰爭雖然也是龐大的,殘忍的,或許以前看過太多的戰爭場面,這片子幷沒有給我留下戰爭場面的印象,倒是戰爭場面時候用的淡淡的彩色(差不多是黑白了)確實有種戰爭的真實感覺在裏面.覺得影片中間的講述三個"英雄"的城市巡迴演說著墨太多,沒有讓人看下去的欲望,到時后麵英雄們後面的遭遇比較讓人感覺傷感,或者是國家需要英雄的時候妳才是,不需要的時候

我呼吸的空气

2011-10-16 15:23:51

角度选得极好,人物过多,结构有些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似乎有些太多了,反而每一点都匆匆忙忙的,蜻蜓点水。演员表现一般,最为亮眼的当然是那个原著民。7.5 out of 10

思路乐

2020-03-23 22:13:09

【A】切入点实在是太好太好,最后半小时无懈可击,又一次被东木这种现实而残酷的调性给无情击穿。反英雄、反宣传、反主旋律,用沉重的战争创伤去戳破众生相的虚伪,然后又将这一切交给时间,在无尽的阴霾中缓缓步入荒诞而静寂的结局。东木一如既往地把质问抛向政府,用愤怒发难高层,把最珍贵的温情留给镜头下那些被聚焦的个体。

安蓝·怪伯爵

2010-04-27 21:42:16

电影的切入点,加分!别忘看字幕后。

Lane

2007-12-08 00:33:12

071206 好像真能和硫磺岛家书back to back地看。。。但是主题有点混乱,历史的欺骗性?战争的虚伪性?战争的迷惘?友情?反英雄?总之好像没有家书立得稳

2012-11-26 13:15:24

关于战争的反思我们已经看了很多,但是这部影片依旧算是精彩,由于过于的尊重事实,已经把重点放在三个士兵对英雄的认识上,这部战争片并不精彩激烈,但是内在的分析却弥足精彩,《硫磺岛的来信》因为虚构,所以好看而人性,但是战争并无人性。

托尼·王大拿

2013-11-06 17:32:00

除了跳剪用的太多以至于打乱了全片的节奏,这片子还是不错的,也完全不是赤裸的主旋律:小光圈,低对比度调色,用极端的残酷来反衬一种普通人的平常,中间还穿插着讽刺与反思,东木头水准之作。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