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零和一

零和一》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胖丁桃

2021-11-21 20:28:05

费拉拉的政治抑郁永远那么空洞,影像永远那么虚无。宗教、战争、疫情、历史……对于某些人来讲,太阳并不总是会照常升起,对于我来说,费拉拉永远不是我的菜。

应许

2021-12-09 23:28:19

烧砖厂有一种妖泥的说法,指的是掺水多导致支撑性很差的黏土。就像这部的影像也是妖得不行,支撑性太差,怎么捏塑都似是而非,统统走样走味。各种元素虚头巴脑吧唧一堆烂泥扶不上墙,美其名曰艺术涂鸦,lofi美学。

寒枝雀静

2021-11-25 12:04:32

D+/ emmmm至少比《西伯利亚》好。不过真的是愈发好奇,为什么讲述摄影机与武器的关系的作品越来越多了……

夏目吾冬

2021-12-03 18:58:02

Zen at Omega

alain.proust

2021-11-26 21:09:26

费拉拉,我私人的三星之王,总是差那么点感觉、差那么点缘分。

寒狐传媒

2021-11-23 07:09:52

社会本来就是善与恶的矛盾结合体。参考影片《兄弟2009》

TWY

2021-10-30 17:18:57

“0”和“1”——数字影像,两只手:一支枪和一台摄影机,什么都有,又什么都不是...... 在凌晨4:44的末日到来后,费拉拉将《西伯利亚》的大漠场景转移到了自己心爱的罗马,因为他明白在维托里奥广场,一夜虚无梦境后,太阳终会升起。

欢乐分裂

2021-11-30 20:18:08

(后)疫情时代的新寓言,低度开发的记忆,用影像合成的现实,黑夜覆盖下的光明,上帝已消失,世界是二级制的系统。

鲍勃粥

2021-11-18 15:00:30

5.1/10 掐掉开头结尾两端伊桑霍克的谈话大概也就剩下纯粹的约一小时的影像主体,文本高度松散甚至无法撑起这区区六十分的结构,费拉拉似乎回到《玛丽》,再次征用宗教文本与形象去观测罗马纷争的历史与当下(或虚构的时空),但效果是模糊不清的。影像的外在高度呈现出对于现世的地缘/战争/宗教等复杂题材的表达欲,而内在却相对空泛,缺乏具象的物质。似乎只是匆忙的对“后疫情”做了拟态(测温,口罩,消毒液)并用赛博圣战的形式融入了一种末世气息,但是最终的呈现却缺少章法。跟踪式的手持镜头与高噪点的数字影像本身的“危险性”或“革命性”(一种战地或潜行的纪实,甚至于解密)被重置成类消费性质的高速片段,这种手段或姿态本身有待考量。技术性或媒介性的花活与传统的镜头语言之间高度不吻合,相互冲突,无法共存,缺乏语法/句法。

Christian

2021-11-21 00:49:30

解构影像与生活之间关系的essay films,疫情早已方方面面改变了整个世界,口罩隔阂、消毒隔离、屏幕...影像数字化(1和0)一方面成了人们必需品(疫情各种线上屏幕对谈),一方面成了沉溺品

老泰瑞

2022-03-25 15:03:42

太迷幻了,导演嗑药了吧。

亵渎电影

2021-11-22 23:47:07

这种本来很类型化的故事确实适合伊桑·霍克,这种故事到了阿贝尔·费拉拉手里,用这种作者化的方式拍出来,是创作上很有趣的一次尝试,也是一种难得一见的观影体验。疫情之年,导演试图讲一些自己的思考,用疫情之年的独特景观和拍摄方式来呈现,他已经不玩反类型了,你只能预料大导演信手拈来的节奏感,却猜不到他在影像和情节上会有什么样的创意。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