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色赞美诗

红色赞美诗》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河原宏

2013-12-11 22:51:57

同时样是讴歌共产革命 我们拍的是样板戏 杨索拍出了影像诗 其中“现代派”的手法文革后还有人在批判呢 (场景限制 时间限制 自由运动的长镜头倒是成为让场面活起来的有效手法 )

吹风散步

2011-03-22 13:51:27

音乐和舞蹈都不错,镜头和对白充满诗意,可惜我不了解那场历史,只当是看看少女的乳房和不杂情欲的舞蹈吧~

非虚构

2021-09-18 22:43:35

北影节 1、这难道不应该由中国人来拍吗?把中共党史干出来!2、该片在一般化的趋势同民族元素及更独特的象征主义之间保持着平衡。通过摄影机运动,受害者和压迫者仿佛漂浮着穿过一个抽象、时而扩展又时而收缩的空间。3、绝对专权的机制。迫害是反抗之源。检举揭发引来了复仇。杨索的电影是一种力量,是军国主义的恐惧,但凌驾一切之上的,是他自成一格的影像手法,一种不断重复的风格,也是一个视觉上的创新,源源不断地涌出强烈的黑白对比,以及所有灰色的光谱,后来才有了颜色。在三个景深长镜头里,摄影机伴随着人物团体的几何布置,勾勒出对角与其他复杂的线条。总是有这些难以理解的军事号令,总是有那些纵马奔驰的骑兵。可以确认的是,他的能量和创意在这里不仅是武器,它们也形成一道视觉光速。

九尾黑猫

2021-09-30 03:44:32

三星半。省略所有现实中的争斗与冲突,用歌声,用生动的肢体,用胸前烈烈的一抹红,用燃烧的火焰,用隐晦的镜头语言,试图提炼出不同阶层、群体,对内对外的矛盾与斗争。场面调度堪称完美,想法大胆但也要承担风格化带来的失衡。工人们始终肩靠着肩,表达他们平等的团结,随后这种连接被无情的摧毁。宗教在这里经历了覆灭与新生,讽刺的是最后一名军官穿起牧师的服装。

风间隼

2021-09-19 00:12:41

革命浪漫主义歌舞剧,以马赛曲开篇,以红姑娘一把手枪全歼群奸,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结束,不愧抗资神片。复杂的场面调度和流畅的运动长镜头,跑前跑后的骑兵队小哥有特殊贡献。做宗教的人来看,最有意思的是双方都乞灵于天主教,资方打出圣子圣母和屠龙圣乔治的旗号,社方烧毁教堂逼死神父,可是集体盟誓的誓词还是在模仿主祷文。前面的现场音源和生活化服装道具遮掩了歌舞片的尴尬和没有烟火气的演员们,越到后面镜内蒙太奇造成的超现实感越浓烈,斗争被完全符号化。

2wice

2011-06-07 14:31:48

再牛逼的长镜头老子也不买账

十一伏特

2021-09-18 23:14:00

几十个运动长镜头连接而成,镜头运动是如此丝滑,演员调动走位是如此精准。本质其实是类似东方红的舞台历史音乐剧,放置在一大片草原上,模糊掉时空转移,反映几十年来回反复的社会斗争。但人家这样诗意电影的表达,就显得高级许多。 模糊感觉下,是分为三幕历史,最后再来一幕返场,由弹吉他的歌者串联回顾反思三段经历。工人联合起义,对抗军队镇压,有军官同情倒戈,被处死;单方面信仰社会主义,抵制宗教(烧毁教堂的几个镜头最短,大概是火烧一遍不能重来),再和宗教和解;和军队停战,庆祝舞会后被军队全部镇压牺牲。 三裸女的出场总和战争前后出现,最后也是由红衣女子开枪消灭了所有压迫者。

晚不安

2021-09-19 01:05:07

哪怕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正面迎击杨索还是败下阵来,有和长镜头适配的象征主义美学,但用整部电影去达成这种风格还是太过偏执。镜头衔接处是巨大的黑洞,需要观众主动体认时空的变换。室外空间被长焦特写一再挤压,演员对镜高歌则不断强化舞台感,以致变成符号,变成景片,变成遥远的戏剧,凸显的是造型而非情感。于是大远景中的集体死亡不再震撼,比表演更靠近摄影机的是导演,话语缺乏事件的引领,形式终究还是遮盖了主题。

峰峰峰峰

2015-02-07 18:23:44

融民歌舞水染丹,逆天长镜唱红歌。象征诚可贵,长镜价更高;若为政策故,两者皆可抛。

七月在野歪

2021-09-27 00:17:51

BJIFF202116 @西单。“杨索真就是长镜头啊!”抛开意识形态,这部的观影过程还算愉悦。运动镜头不断切换景别,再加上悦耳灵动的音乐、美好的肉体。杨索的叙事性一直是我抓不到的东西,情节的内在逻辑不太能感知到。ps:4K修复太香了吧!!!

Eccentric Cat

2011-11-12 05:48:37

真的很“红”,音乐不错,可惜太过于形式

罗夏

2014-03-06 22:16:35

擦,才发现,原来我也看过杨索的片子啊,又可以装13了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