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DasLeben

2018-08-07 10:49:06

让我感动的是100年前的人性。(能断断续续听懂的德语感觉非常亲切)

William

2018-08-05 19:15:08

新方式的纪录片但反战核心却无比明显

无绪

2018-08-04 19:30:32

日记形式,影像资料和表演交叉。该哪国就讲哪国语言,很真实。(ps:里面出现了波伏瓦的日记……)

楚成王

2020-03-06 10:19:22

1.在比利时伊普尔战场(1915年4月22日),人类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目的不仅在于杀伤,更在于恐吓。 2.无人区、带刺铁丝网、火焰喷射器、齐柏林飞艇、榴霰弹。 3.西线堑壕从北海到瑞士边境,贯穿比利时和法国,长达700多公里。东线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长达1600多公里。 4.止痛药和消毒剂提高了截肢成功率。 5.英国女工罢工,法军内部骚乱,俄国赤党起义,美军渡洋援助。 6.俄国同德国及其同盟国于1918年3月3日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放弃了对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管辖和主权。 7.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的18岁儿子参战阵亡,德国作家恩斯特·荣格尔参战。

snow

2018-11-04 18:48:11

赶紧写日记吧,拍纪录片用得上

CharlesCamus

2019-06-19 18:58:56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寻日玉京

2018-03-29 18:19:36

没所谓讨论客观的问题,只不过它的道具和服饰还原特别棒。以小见大吧,却多了炮火与血肉纷飞的战争片之后的话,这种日记体反而挺有趣

unsh@ken

2018-08-17 01:30:29

一部让人真正感觉到悲伤、绝望的纪录片,最重要的是,能让人真正感觉到一个时代的终结

CEE18

2020-02-07 22:34:57

非社会精英角度的战争史。 参照世界近乎战备状态疫情应对的今日,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Shining

2019-10-12 16:44:42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日记的主人们从一开始对各自国家可以很快胜利的信心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入战争奉献自己,一直到对战争的害怕和绝望。都够了。

Bonaparte

2019-11-02 10:21:10

央视看到,立马被吸引,在B站看完,开头用真实影像展示战争前后对比十分震撼!

Upsilon

2019-11-28 20:28:04

多重视角。德国士兵:“炮火越来越猛烈,大地在颤抖,天空则像女巫的熔炉般恐怖,数百门重型火炮在轰鸣,无数炮弹在我们头顶呼啸而过,我的耳膜都快震破了。我不怕死,但如果非死不可,那就让我在一对一的较量中战死沙场吧,而不是像地上的虫子一样,被人不小心踩死”,“在战场环境的刺激下,我的杀人欲望高涨。一个英国士兵蜷缩在堑壕里,他手中拿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我非常高兴,自己克制住了心中涌动的杀意。”英国护士:“有些人把头埋在枕头里,就像被击中的山鹑把头埋进秋叶里一样”……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