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前童年

战前童年》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hhalleberry

2015-11-17 11:33:45

配樂很浮誇,整體來說算是有趣。可以看。

了花

2016-09-16 21:19:35

三星半,还算挺不错的看似儿童视角其实是恶魔视角从而衬托人物世界。人物性格象征就是这个塑造的在极端环境下。其实配乐真的算是太吸引人了整个片都给拖上了来。

Lycidas

2016-12-20 04:22:09

作为处女作,已经展现了足够的大师风范,镜头语言令人侧目,风格方面也毫不保留,叙述寓言性质十足,将人物放置于嵌套环境之中(家庭与国际环境),最终诞生的恶魔不仅仅是个体,也是群体与社会的倒影。Pattinson双重角色的设定巧妙。Scott Walker的配乐无疑是最大惊喜。

ChrisKirk

2019-03-05 20:54:19

将暴力史大幅前溯至幼年,抛弃对已知结果的求证必然,以更为灵活自由的创作姿态为过程中的未知寻找契合的板块,如社会性别身份被错误认知之后,如何使归顺与反抗的共有身体得以存活。问题之下一定程度需转入家庭:在暴力与宗教同时施压(形式上则以音乐与画面的不断拉扯为呼应)的环境内,“爱”的施舍/需求的满足被定义为病态——因此母亲重新伸出橄榄枝试图和解有一丝自我审判的荒诞意味,而当被告诫只有个体能够完全代替宗教成为信仰对象动作方才成立时,文化畸变由此产生。于是男孩以肉身为武器开始向权威摊牌,此时言语已成为无足轻重的物件,而只有当其最后成功转移成为符号,某种成型的意义同时被灌输(口号为旗帜服务)之后,这股渴望成长的恐怖力量才会显露真身。

寒狐传媒

2017-02-27 21:43:25

3.5星。可以啊,小P孩,撩妹技能点满了?这配乐,能把古宅鬼魂召唤出来。

欢乐分裂

2016-12-27 21:48:07

3.5;室内景采用烛火环绕的低照明打光(气氛压抑诡谲),颇有设计感的构图,在形式与风格上先声夺人;外景一派寒气肃穆,预示风雨欲来;唯有家庭教师一段,光景明媚,暗指性意识的萌发;男孩成长的历程,正是自法西斯恶魔游荡成形、席卷世界的这段时间;配乐与声效较惊艳。

舌在足矣

2016-12-21 19:57:10

恶魔诞生记,尽管整体分析稍显浅薄,但作为一部处女作,镜头语言实在是太强了。Scott Walker的配乐是今年最大的惊喜。

glim

2017-02-07 00:46:43

用八十年代滤镜,描述了一个暗喻当代的故事。冷静的像哈内克,风格化有如理查唐纳

冰红深蓝

2017-02-08 13:44:31

反权威英雄的成长及其反题,以一个跨国家庭的内部龃龉映照出《凡尔赛条约》时期欧洲的动荡时局。男孩身份及动机等大量信息阙如,风格凌驾于内容之上。惊悚配乐和低照度布光,影调似维米尔的画作与[小岛惊魂]。性启蒙,自学法语,渎神与弑母。上下楼跟拍长镜,结尾摄影机醉了,导演却很清醒。(8.5/10)

出走的绒布熊

2016-08-24 09:43:11

原作是萨特的一个短篇小说,又不知有没有中文翻译。

HurryShit

2015-09-21 00:36:09

Scott Walker配樂。The Omen。典型「隱忍->爆炸」arthouse類型片操作,聲稱參考一堆大師⋯誠然不算太亂拍,作為首部作,狂放與細膩間抓得不壞(如三段tantrum收尾畫面的空間變化,帶出的階段變化),問題是過氣的童年決定論、破碎的內在邏輯,就算不跟《白色緞帶》這種高度自覺者比,也沒說服力呀⋯

SundanceKid

2016-09-15 21:31:50

所谓leader可以是任何人和社会形态的剪影,势力盘踞、家庭环境窒息的childhood后劲十足,这几乎不是个儿童的视角,而是从最底和深的一端仰视一种恶的崛起。煞有其事的配乐,戾气得恰当的表演,政治和宗教里都一样满是魔鬼,导演交出了令人惊喜的处女作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