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罢工

罢工》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cream.cx

2008-10-10 10:46:48

那个时候的隐喻蒙太奇现在看来有点雷。直接一个动物的头接到一个人的头,实在是汗啊~~~

Lukka.E.Reznik

2011-10-13 21:47:53

i think it takes time before i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is film is..

注水龙

2021-07-09 14:30:52

这部电影说明了几件事:1.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2.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和统治者的压迫,同时也要警惕群体内的叛徒和间谍;3.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诉求,保持理性,不被情绪与诱惑迷惑;4.没有武装的无产阶级起义只能任人宰割,“枪杆子里出政权”;5.无产阶级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群体,利益分散、缺乏凝聚力、易被分化、鱼龙混杂。

V_Lachesis

2012-01-24 14:32:04

absent of sound, but fraught with artistic potential. fast-paced editing further blurs the line between primitivism and modernity.

Bigmob

2005-12-26 20:33:20

以两次电话的转接来体现社会的不同阶层,以动物的形象来类比人物特征,以果汁压榨器来比喻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屠夫杀猪的场景与沙俄部队对罢工者的屠杀,在这些表现手法中,有些以今日的目光看起来显得生硬,然而正是这些幼稚的手法奠定了电影语言的基础

汪金卫

2018-05-04 16:38:15

所谓修复蓝光版画质很差,充满噪点划痕。特写、运动摄影技巧和蒙太奇剪辑运用娴熟。意识形态极左,又红又专,把所谓资本家丑化得狰狞邪恶,和样板戏没区别。倒是完美展示了共产主义者煽动工人阶级罢工运动的过程,以及老共执政后通过安插眼线、暴力分子去破坏、污名化工人运动的全套手法。

Nakadai

2013-11-15 11:17:20

这电影是Eisenstein才华的完美体现。各种巧妙的镜头设置,场面调度,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都不是一个导演处女作的特征。他对于多线故事的掌控和其蒙太奇理论的运用,极大的提升了电影的戏剧张力。而群戏之余,独立人物的刻画也很有意思。虽然故事本身受到了阶级意识的驱动,仍不失为伟大的艺术作品。

合纥

2009-12-21 12:05:35

看的是80几分钟的版本,重新排过(英文字幕),配乐很激昂给革命造势,不知道是不是后来配上的。电影还是非常明显的爱森的脸部大特写的插入和(对比、比喻)蒙太奇。

7级残废

2015-01-03 23:38:40

作为爱森斯坦的处女作,在意识形态上顺应了当时的主流,即弘扬无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展现资产阶级的剥削,树立敌对意识,揭示掌权者的血腥暴行以及无产阶级工人的顽强意志等等。在故事以及故事内核上,如今看来毫无疑问是极其“红色”的,是极具政治宣传功能的,没有太多的思辨性和深度。即使到了后来伟大的《战舰波将金号》里,故事和内核也依旧延续了这部处女作的元素。对人物的刻画,对人性的揭示,对个体的关注从来不是爱森斯坦的心头所好,在这方面,茂瑙显然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抛去故事和意识形态,单拿电影形式,剪辑的试验性以及创造性来说,爱森斯坦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九只苍蝇撞墙

2012-01-17 00:12:38

这叫一个闹心啊看的我都密集恐惧症了。快速剪辑蒙太奇没什么错,但也不能强扭着把宰牛的镜头塞进来,结果就是大家统统都开始猜谜继而出戏了。

冰山李

2011-04-05 23:42:11

7.3;結尾一章還是最好,複雜空間結構及其造成的鏡頭內蒙太奇,音樂式的單鏡頭長度控制。但這片卻無疑暴露了無產階級的愚昧啊...

somnambuleNRR6

2010-09-01 21:19:19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在增强戏剧性,对比与突出方面着实可怕,几乎可以视为所有超现实主义的先驱。同时爱森斯坦影片中的演员也是极端,资本家就一定是贪婪丑恶的,而劳动人民一定是受欺压并走上反抗的不归路。因此,此片不免带有强烈主观思想,极适合为洗脑专用。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