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失败者

失败者》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安德森

2021-06-01 13:23:01

1、分别讲了发生在巴黎罗马伦敦的故事。三个故事好像全是意大利语对白,还都是快速语速,密集对白,即使如此导演还特地强调了地点。2、第一个结尾,父亲带着儿子去警局,夜晚的街道落了些树叶,灯光稀疏。3、第二部的配乐很棒,比如经过一夜逃亡,年轻人来到阳光明媚的街边报摊,人来人往。浪荡了一天后他终于回到了家。这两段配乐就很棒。4、每日观察报,daily witness。5、三个年轻人的犯罪毫无缘故。尤其第三个。

两个豆子掰四瓣

2020-02-17 18:53:02

以前看了没标,还记得是2018年夏天在武汉虎泉那边的句子酒店看的。

柏拉不图

2017-08-29 22:30:05

第三个故事是放大的前奏吗?

TARDELLINO

2017-07-29 00:05:11

比较认同导演自己的偏好次序(3>1>2)。【但是一个Shelleyan为什么要为了出名挣钱杀无关的人?就算炸也应该炸个政府大楼啥的吧。。。感到很不满了

帕拉

2014-06-10 19:52:38

三段式短片,想探讨战后一代青年的困惑,实在没什么力道,也构不成什么因果关系,实实在在拍个犯罪片反而会觉得好。

斯托科夫

2019-05-26 21:12:35

开场说了,这是一部关于“心力交瘁的一代”的电影。不同于以后著名的三部曲那样对精致的中产阶级人际关系的批判,这里致力于描写战后年轻人的空虚和迷惘,他们力图在行动中标出自己的存在,存在主义命题再现。法国和英国篇很好,后者更是发展出Blow-up。意大利那里有些奇怪,男主那种漫游者式的空虚匹配不上故事内容,而且结构稍显局促,匆匆收尾。看影评说是因为审查,似乎有道理。

craigga

2019-08-25 00:35:31

[3.5/5.0] Before I Vitti, I Vinti.

消极

2009-08-11 15:33:28

原来有些戏剧性的结构一直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技术

[已注销]

2021-02-15 23:44:44

7.6/10.0 分数过于低了。安东尼奥尼将镜头对准了欧洲“迷惘的一代”,以新现实主义的影像方式进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展现其个体社会/非社会的矛盾本质。文本或许过于牵强,但在「失败者」语境下,所谓“杀人”动机本身就是“世纪病”后遗症的一个表现;三个故事重章叠唱其实只是一个群体精神同一状态的变奏,而对于青年人心理层面虚无状态已经发挥到了很高的程度。或许只有将其影像意义具体至情感层面时,安东尼奥尼才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阿文

2019-11-17 20:07:53

观影盘点:个人感觉这部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并不具备什么所谓大师电影的特质。可能是早期作品的原因,并没有在镜头语言或者剪辑等等制作方面玩儿什么花样。更多是导演对年轻一代迷茫精神的思索,像三篇社会评论短文。只是不知现在都以垂垂老矣的那一代年轻人,不知在回首往事中会感觉到他们曾经如此地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朽浩克

2021-03-23 01:27:09

安东尼奥尼聚焦战后"迷惘的一代"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以三个典型故事完成了社会学分析、精神分析的影像化处理,标志着他已经开始了从新现实主义向心理现实主义的转变,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所在。 另一点重大的意义在于英国篇的故事已经在探讨什么是真相了,这为之后的杰作《放大》奠定了创作基础,结尾远处的网球场更是《放大》那影史留名的结尾的一次前瞻。

[已注销]

2018-08-26 12:10:19

大师的暴力挽歌。杀人的总有个理由。它给他灌输了太多的虚假形象。故事松散,但拎出来一个好好拍摄会不错。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