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Psyche

2015-04-27 23:34:28

这部电影最特别的是声音,声音真的做的非常之好,尤其是环境噪音特别好听。我最喜欢那个小男孩骑车追车的画面。爱丽丝的城市记忆就如本雅明的一样,模糊如梦境,模糊的回忆总是冲出来插话,然后我们就忘了真实的声音。结尾很美,男主极其像导演本人,整个看下来很舒服。

4cats

2018-06-03 19:04:22

那么喜欢孩子的人,自己却没有孩子,终究还是因为自己就是孩子啊……

Oberkampf

2018-03-20 07:24:57

离mk2 beaubourg不远的好处是,吃完晚饭偶尔去刷一两场电影,午夜时分走回家,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睡到自然醒去自习。晚安,巴黎。

哼哼.floweray

2018-06-21 20:20:04

每个时代,每段路途,都有一位出走与回归的骑士。 每座城池,每段年少,都有一个迷失与寻找的爱丽丝。 偶遇后的他们在各自的平行线间共同勾勒出一段五线谱。

虚清

2013-04-09 20:02:23

第二次看注意到好多以前没注意的细节!(第一回就跟没看一样!!)拖稿的人在面对死线真是做什么都愿意……

超cute侠

2016-04-23 16:28:15

文艺公路片翘楚,遇到创作瓶颈的男子与被母亲遗弃的女孩互相治愈的故事,从开始的疏离到结尾的温情,在两种情绪间过渡的黑白色调倒是相得益彰,横穿美国时的男子只是机械地用宝丽来记录点滴,而与女孩流转于德国期间则明显是个体情感投入到环境中,这无疑潜藏了文德斯对流行文化的担忧。

世界的焚像.

2020-12-24 21:09:12

比维姆·文德斯之后所有公路电影都要更加轻盈曼妙。精神危机下的个体间的心灵弥合在时空维度的混沌交叠下荡漾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因子。并且文德斯至始至终都在将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嵌入电影文本中进行思辩,他在某种程度上反对“电影是照相的外延”这一说法——从温特口中的那句“照片永远无法真正反映亲眼所见”到后来照片中的祖母家在现实中已更换主人这一系列设置来看,文德斯在极度淡薄的叙事中完成了一次精巧的影像本体指涉——影像因流变运动而具有着永恒的真实性,这种恒常性是影像本体的内在要义。 PS:配乐神似Camel乐队的《Mystic queen》

獨孤島主

2018-05-18 17:53:34

鲁尔彷如杜行街,姑娘大概狮子座。约翰福特刘家昌,功名散尽付神来。

嘟嘟熊之父

2020-06-01 23:03:40

借助各种经典意象调取观众的记忆档案,以达成某种通用的情感共鸣。非常奏效的陌生城市-陌生关系-亲密关系-亲密城市模型。

saintdump

2018-06-09 15:09:20

和德州巴黎有很多呼应,包括在路上慢慢形成的父子关系、完全放弃成人的威权以及对angst的angst。文德斯在这部中展现出新浪潮的气质,比如跟拍路边骑车的男孩,还有私人影像的粗糙与迷人,行路常忘了追寻什么,却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就像音乐一样。“当男孩来到海边,他才想起了妈妈”。

德卡的羊

2021-03-08 23:08:52

92/100,摄影和取景让整个片太有范儿了,城市景观与人物关系同构,在闲适的漫步中奏响一出渐进乐曲。在这里,行走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成为状态的象征,介乎自由和迷失之间。最终,对摄影术的“过往”执迷被消解,知晓当下,Winter才收获了意义,步入了于他而言的春天,也是非常70年代的主旨了。

瑞波恩

2019-05-19 00:47:14

文德斯影展wenders公路三部曲第一部,导演电影生涯第四部电影,却是他本人心中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第一部电影,因为这是他下了大赌注的一部电影,对wenders意义非常,成功则电影生涯延续,失败则放弃导演之路,但老天显然是眷顾wenders的,这是完成度较高的一部“文式”公路片,平淡中透着温馨,说是一次寻亲之旅,不如说是一场欧美融合的心路历程,战后人们心灵的创伤,需要一场治愈之旅来抚慰,而愚蠢的商业社会只会让人更伤心。这也是“公路三部曲”里个人最喜欢的一部。ps九岁小女孩“演”的也忒好了,绝对影后级别,如果她是在演的话。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