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加沙地带》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14”条评论

影迷点评

这些天

2022-02-24 10:21:27

“死亡只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而已”比诺什以懒惰和自己是大傻瓜为由游离于事外,前半部分的放浪与后半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前半部分父亲去世、与丈夫离婚,比诺什虽然神经兮兮,可夜半无人却依旧偷偷啜泣,当看见女儿的照片,比诺什正经了起来,她哭了。 弟弟是法国籍以色列人,在火车上和荷兰籍巴勒斯坦人激情热吻,大谈自己拥有多国血统,在法国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在加沙却脾气暴躁,似乎寓示着不管多国际化的人在加沙这个鬼地区就是一个暴躁的“种族主义者”,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带队从姐姐身边带走了侄女。 比诺什与女儿的拥抱,比诺什与弟弟的拥抱,前者是游离家庭的重新搭建,后者是家庭重新游离。 更喜欢《游离家族》这一译名,因为我完全不懂加沙的局势啊,我只知道以色列真尼玛不是个东西。 影片缺点就是前面太松后面太紧。 比诺什的腋毛 @202

绿色毛毛虫

2016-05-08 13:29:46

不喜欢做作的、自恋的、自私的法国人。

nihaoma

2008-04-04 23:45:28

今屆電影節唯一一部沒看完想離場的電影。而且那個誰不適合演有點浪的角色吧,瞧瞧,結果就是前後不搭。

Babou

2020-11-24 16:15:15

补标。其实最美的大风吹起纱巾就只有那么一小部分。

0-1

2018-02-12 13:46:55

41分时毫无征兆的哭了。流泪时眼睛很疼

maiku 8

2018-09-16 04:02:49

吉泰似乎缺少大师所必须的灵气,无甚出彩的故事、一些零碎的思考点与较为平庸的长镜头调度使其很难再往更高的艺术层次走一走,相信哪怕是对政治背景很有研究的影迷也很难看出其作为政治电影的深刻内涵

橙子

2018-05-26 15:06:58

有点想当然,不是简单的前后情绪对比就能突出残酷

Bacchante

2013-08-12 10:48:56

用了113分中的電影用了57分中在說主角過著無聊的中產階級生活,也許是欲揚先抑吧...中間出線了轉折點,就是主角決定了以色列找失散多年的女兒,於是後半段經歷了重重險阻目擊以色列的矛盾與混亂最後找到女兒主角的人生態度正面了起來,最後卻又因動亂突然的分離,後面精采但前半段的平淡挑戰人觀影的極限

闲人

2011-09-19 22:52:26

前半段慵懒随性无忧的生活难道是为了衬托后半段的动荡焦虑和无助?美丽优雅的朱丽叶比诺什!

狼哞

2011-07-29 19:17:44

处处点到分离这一主题。

Aubrey

2016-01-13 15:12:48

流离家族的译名真贴,一家仅剩的四人,都只能站在不同的“地带”生活。不仅是Gaza Strip的冲突,父亲的国家主义要求她从小放弃希伯来语,死后未给以色列的哥哥留下任何遗产。而当她来到陌生所未见的冲突面前,与女儿相拥一晚后,又开始了各自的流离。“在找什么?你在加沙丢了什么吗?”“我的女儿”

点烟的手

2008-11-12 11:43:15

为啥电影手册给那么高的评分啊?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