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午后

午后》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Ou

2019-01-24 14:27:56

2019柏林电影节补片 第一个从舞台背后拍摄的镜头对确立全片的观看角度非常有帮助,此后戏剧化的行为变得可以接受。开篇气氛很好,随着电影的推进,UNO、泳衣、葡萄酒都消失了,电影越来越变得跟“活着”没有关系。最后仰赖导演兼主演的一番悼词做结论,似乎有点心急了。

Ahtoha

2013-08-20 00:22:29

半部《海鸥》,重点母子关系

Korovamilkbar

2021-04-04 19:41:57

甚是寡淡,感觉什么也没拍,什么也没讲,角色哪个都不喜欢,情节一段也记不住

Säger

2019-03-12 03:30:35

+0.5 每一个人物都在过去不可得的怅惘中 只是更敏感的那些人同样更痛苦 看的时候在显得说教几幕差点睡过去.. 跟随镜头是不带怜悯的观察视角 不为叙事不为因果

浅显

2008-11-21 22:42:52

One of the most obscure film i've watched.与其说是去德领馆文化教育处看电影,不如说是去练听力,里头的用词和时态都颇简单。

Muto

2021-12-29 19:50:44

沉重的历史包袱,拉开了《午后》的序幕。这和《海鸥》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二者唯一的连接点在于,入戏是留在这座剧院里的前提。夏娜莱克试图在契诃夫的舞台上继续喊话默克尔政府,强调「后柏林墙时代」德国社会应该往何处去。但,这种自下而上的女政治家视野无益于帮助她观测和理解一个父权社会的困局,艺术家构建的艺术天地再神通广大也无法将那些止步于艺术门槛前的艺术消费者包容进去,有些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按照入场秩序,他们必须以从业者身份才能拿到入场券,投身于这场不断复排复演的历史剧。然而,坐得高未必看得远,站得近未必看得清,历史悲剧不正是这样提醒我们的吗?为此,掩饰不住的个人政见和高傲自大的精英主义视角成了这部小格局作品的败笔。面对同样涉及民族身份建构的命题,我们还是拿擅长从家族命运着手的日影《空中庭园》来举例。

枭鮣

2021-09-08 13:44:38

硬壓字幕95分鐘。浪漫不夠、缺乏激情。

[Deleted]

2020-02-09 14:54:20

灵感来自契科夫《海鸥》,类似但比马赛更好的镜头语言,不外乎“动起来了”;且鉴于导演新片“我离家了,但…”对于小津电影标题的神似,屋内门栏的画框感在此部尤其的显眼突出,算学院派精致的追求致敬吧

btr

2019-04-13 02:35:37

“你相信什么?”“我相信一些特别的时刻,尤其是预料之外的。”一部表面倦怠实际悲观的电影。 一些后来常见的元素:会突然歇斯底里的母亲、度假及地方的转移、空间内外的反转、戏剧框架(契柯夫《海鸥》)等。

TWY

2020-06-10 05:17:50

精神状态过于相似或许导致互相抵消的“无聊”,待重看。

叶隐

2022-04-06 20:51:45

倒不难看,灵光一现又一现,但还没达到我想与之发生关系的程度。百分之百为了某种念想而认真的看下去,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再有,也不会是百分之百。说起来,难道不是这种腻烦区别了人和人么?对遥远之事抱有热情,初中生写日记的热情,那这人真是还年轻,还没栽得太深。

2020-11-27 13:19:38

几组urban sequence有灵性的,乡村大宅子里的戏剧时光就还好,夏娜莱克的优势还不能脱离urban的土壤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