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阿布·莱拉

阿布·莱拉》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wangzhy

2020-10-21 04:19:00

中间时刻梦魇不错 后面一泻千里 各种猜中且显得卖弄 尤其最后的人豹环轨互剪

冷月葬诗魂

2020-08-01 14:01:05

阿尔及利亚电影,异域的风光,战后PTSD也同样是充斥着沙土血腥气味。从小善良的柔弱男主目睹了警察同伴被犯罪份子枪杀后精神失常,被反恐特警好友带去沙漠追凶。在住宿的酒店出现幻觉,把旅馆一家人幻想成吃同伴的羔羊从而全部砍死。影片的核心是善和恶的边界,善心也可能做恶事,映射了战争中都是牺牲者无辜者也是在做恶。音效做得相当好,枪声仿佛直接穿屏而出。

八九点钟的太阳

2020-07-29 00:04:18

上影节最惊喜,一部电影概括一个国家。

valen

2020-06-29 21:39:36

这个交叉叙述和各种暗喻真的挺有意思的。

德卡的羊

2020-11-11 15:48:40

70/100,不反感这样的修辞方法,但有时候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像这样平行的二重空间没有做到紧密联结的话,这样的选择是否还有必要?

KuningTelur

2020-08-01 15:29:57

好好看的北非公路片!阿尔及利亚90年代”黑暗十年”内战的余韵,ptsd二人组。就算最后醒了过来,仗也打完了,还有一只脚在沙里。

罗宾汉

2021-09-05 17:41:49

警匪公路片混搭心理惊悚题材,剪辑出色,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切换的画面将主人公的创伤后遗症展现得淋漓尽致。后半段沙漠的戏份犹如神来之笔,给这部反恐背景下的社会批判剧增添了一笔大卫·林奇般的诡谲诗意。

笑福亭

2020-07-28 23:29:47

2020siff-5 今年最佳 剧情上除了“阿布”杀人那段为什么大家都没听到声音有点剧情bug之外都很好 各种隐喻 互文 拍摄上更不用说了 超赞的 音效配合得超级棒 “是我的错,我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把别人随意丢在路边” “我以为所有人都能承担他们所能(要?)承担的责任” “有一天你醒来会突然发现战争已经结束,但你还有一只脚在战争泥潭里挣扎,希望到时候你有勇气,据足而行”

Luke

2019-09-21 20:58:59

「人們說,這整個國家是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我不同意,我相信惡者有罪,善者無辜」、「有天,你會醒來,發現戰爭終了;但,你還有一隻腳身陷其中,我希望你能鼓起勇氣,鋸足而走,在你又挑起另一場戰爭之前。」這部就是每年坎城總有的那種隻獎未收的遺珠。

墓岛GRAVELAND

2020-07-28 23:58:07

《阿布·莱拉》是一种复古的先锋主义,而这种“复古”并非是影片背景所设定的1990s以及很多人所提到的“林奇感”,而是属于1950s——1960s的末期现代主义——一种加缪—贝克特—格里耶式的影像,开场的长镜头犯罪场景作为记忆,成为创伤,作为神志不清者和excessive的男性私家侦探形象(moreover,a hollowed detective movie)进入沙漠,失联的荒诞理由,现实—梦境—回忆中的前两者在沙漠由地理空间转变为心理空间之后不再产生区分,在主体视角下,excessive的同伴变成了父亲在回忆中的扭曲模样,相对于那个救赎性的,尼采式的母亲,回忆在压迫性的沙漠剧场中不断闯入,将人生成为动物,又在摄影术(相对于“制造幻觉”的电影术)的直视下被唤醒,或是摧毁。

Ferivny

2020-07-29 00:35:37

まだまだまだ身份危機與自我救贖 ··· 老套。勝在數次進入的狀態把控地很飽滿。大概是受了開頭的影響,眼前不時閃過布萊克的詩行,「虎,虎,明亮燃燒/在夜的森林/什麽不朽的手或眼/可塑造你可懼的勻稱。」 @SIFF2020

2019-11-08 16:29:17

当“恐怖”渗透进入精神世界,噩梦、幻觉与现实混杂成了极为复杂的嵌套结构—北非沙漠男性PTSD版《穆赫兰道》。值得一提的是声音做得非常出色,各种环境拟音在极大程度上加强了人物内心的代入感。两位男主角选角很成功,尤其是精神失常那位真是惹人怜爱…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