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到处都是》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30”条评论

影迷点评

のり子

2022-05-12 22:22:04

2020當代版觀看的方式:影像史與當代影像工具之間的辯證。原初的輪盤攝影機與武器、拍攝與射擊(shot)、優生學與當代監控...「我們所見之影像都是被介入」的老生常談,但是談得的確是有趣又有層次。

妖精骑士艾丽卡

2021-09-26 15:23:23

比较明确的投机。前面还 行 吧,后面什么故弄玄虚的素材垃圾。

老怪CXJ

2021-09-21 18:36:52

以 AXON 公司研发的中立贴身摄像设备为主线扩展到视神经盲点、金星凌日、太阳视差等等一切监控和被监控的种种视觉空缺细节。导演野心挺大,已经不只是纪录片那么简单,拍摄创意和切入点非常喜欢,但想要表达的太多,加上大量历史素材和现代素材的堆积,逻辑性稍有割裂。 「现实就是不断变化的形态;眼睛只想看到想看的东西,而那个东西就是下过定论的;我们没有看到世界,只是看到对这个世界的干预。」

漩达

2021-09-20 18:28:05

本届BIFF最令我惊喜的影片,也是最喜欢的,很优秀的一部论文电影,具备影像本体论的哲学反思的同时,延伸出的很多概念也都启发着我对监控、观察、影像、凝视的理解。它所反映的立场与当下的社会声音不谋而合:系统中的人运用自身的知识去对打造这个系统的技术本身作出反思。 这部影片的形式无疑是我十分欣赏的一种纪录片美学形式,提供社会历史事实的同时也保证了美学想象空间:文献回顾、略带虚构性质的采访、多重时空的叙述 、多媒体的视听剪接、Laraaji的令人出神的氛围音乐令这部影片弥漫着一股清冷且超现实的味道,一切的元素引导着我们去发现技术史与当代社会的潜在的关联,未来的梦想或许就藏在历史深处。

Lady Midnight

2021-05-14 02:08:01

上帝之瞳的科技史 感知后勤学 没有注视的视觉 / 基于导演对巴尔的摩地区的情感 开始的创作 使得影片在纷杂的素材组织 近乎思维模拟的剪辑中 依然保持着注视的意愿 MoMA ND/NF online

Ou

2021-09-20 17:52:14

BJIFF 不去做威权影像的内部坍塌,而是用一个神秘的盲点声音做一些大而无当的批判。完全自相矛盾的片子。

Lecleg

2022-04-23 16:37:54

933|3.5,金星凌日的偏差让人们意识到观察的局限性,同理不管是警用摄像机还是直升飞机,对现实事物的描绘的偏差都会引发对观察本身的思考。拍得很有想法,就是有点乱。总感觉用纪录片这个类型没办法给这样的电影归类啊。

有村花花

2021-09-21 00:58:56

眼球神经的盲区 金星凌日 太阳视差 AXON公司 中立的贴身摄影机 回溯 路线轨迹 鸽子的视角 电子厂的滴滴声 电线丝 争吵 街上的谋杀案 观察 干预 合成人像 图像 数据 武器 眼睛 自动化 巴尔的摩 空中监视 第一支贴身摄影机测试影片 巴尔的摩高中制作影片花絮 电影院看的第一支纪录片 中途真的快睡着

72%海盐巧颗粒

2021-09-20 17:57:26

对observation的审视。更像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所以适合电影节吧,还是因为政治因素呢?成品就像是把有趣的沾边的素材都用上了,对导演剪辑到最后改掉母题的行为持保留意见。BJIFF

爱冷

2021-05-12 11:14:37

在监视技术已然成为日常标配的今天,Theo Anthony利用非虚构电影这一形式探索照相机、武器和警务的共同历史,揭露人类感知、社会生活与技术现实中固有的盲点与偏见。深入的学术研究、录像散文与档案影像的出色拼贴甚至让人想起Camille Henrot的录像杰作Grosse Fatigue。当然,这片还不是杰作,甚至还略比他的前作逊色那么一点,但还是非常强悍了。强荐!

Leave no trace

2021-07-17 16:22:33

野心很大,感觉想做的很多,把很多东西摆上来,最后又很难不掉进neoliberal的叙述里。

鐘綠

2021-11-21 16:39:16

visual essays真的要吃了蘑菇才能看进去,虽然这部纪录片是有主题的:历史回溯摄影技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但大量的割裂的素材把评论与观点打成了一杯够不着吃不上的能量奶昔。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