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珍珍的发屋

珍珍的发屋》影迷点评

发表评论

单击刷新      
共“14”条评论

影迷点评

四两白干

2021-04-15 09:45:57

视角选的就很奇怪,如果要记录那个时代的个体户,为什么不拍广州,情感戏太多倒也贴合发屋这个在当时时尚又有点暧昧的场景。

runorun

2019-09-01 20:24:51

八十年代北京胡同青年互茬记忆

王奋斗

2014-09-12 13:20:50

原来,1980年代就流行过热裤,不过当时是男人穿。女主角,容貌与演技,都让人严重失望。男主角,倒是阳光帅气,有上海和香港的洋气。正面的情感,表现非常不充分,而且是真诚被谣言左右的老套路。对比的,畸形情感很多,性暗示非常明显。

Kiyoko

2021-04-15 00:10:39

三星半,涵盖八十年代众多时代特征。发型是体现时代文化特点之一,六七十年代朋克嬉皮士等亚文化、八十年代港日流行文化影响,喇叭裤超短裤男士高跟鞋等物的特征。包括粤港与内陆发展差异所致对“香港来的”的崇拜。还表现女性创业的性别困境,个体创业和求学高低比较,覆盖广但都未深入。珍珍是个矛盾体,感情上推开自己想要的,需要时已错过良机人财两空,结尾也在未知中结束,其实也是八十年代一个特点,面对新鲜事物快速渗入又极速变化,人们有时很难跟得上时代速度。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

2017-09-14 13:22:49

补记:从北京到广州,从政治中心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浪潮里年轻人的梦想与焦虑,感性又迷人,那时候的发廊作为新生事物,是告别统一从外表实现自我的“梦工厂”,远没有和情色挂钩。

最爱百年孤独

2012-02-15 14:36:55

那时也是一段火红的岁月,无数敢为人先的英雄演绎平凡又不平凡的时代之歌。

唐小万

2021-05-06 17:15:44

“我要自己发挥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好喜欢珍珍这样的女主,但现在的电影里反倒没有了。原来当年的中日友好医院是那样的。

十一伏特

2021-04-14 23:38:22

演员表演痕迹很重,剧情设计有些尬,强行捏合出多次冲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看着是有些像演员表演培训班的水平。李杨给马仑的角色配音,声线真特殊,一听就是美猴王。 地点设置在景山和北海周边,离故宫不远,如今看八十年代北京内城一隅,也只三线小县城的感觉。 资料馆放映的画质极好,对比网上资源差距明显,开头结尾都是用拉镜头拍摄的夜景中珍珍发屋,网络版根本看不清店面招牌文字和灯光背影,黑乎乎一片。

晚不安

2021-04-14 21:20:38

一个颇可玩味的社会切面,突出的仍是文献价值(城市风光/青年形象),其实瞄准的不光是经济浪潮,更是半开放的男女关系。蛮多时代性的价值表达,放到当下看会有令人发笑的差异感。情节和议题都太散落,没能做出足够自然的整合,结尾的态度挺暧昧,硬生生和开头的长镜做了一个咬合。当年这类都市片的面貌太过割裂,在传统与现代的真空地带摇摆不定,更显出张暖忻《北京,你早》的出色来。

一晃几年

2016-05-09 07:05:03

小时候听大人聊天,说起广州就是一个花花世界。前沿阵地紧靠香港,引领时尚之先。80年代的都市电影,展现那个时代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接纳,就像整个社会成长进入了青春期,这种感觉现在已经很少见。

语然小语

2012-07-18 23:05:34

挺不错的电影,女主角很好,再没演过

胤祥

2021-04-30 05:43:59

个体户-改开的一种叙事(时尚-审美意义上的“现代化”?),同时也是挺典型的四代叙事:历史创伤(珍珍没能上大学-和大学生们的几场戏),因为某种“历史问题”不能在一起的爱人(不过这部片里蔡祥这个角色的自我献祭方式真挺值的一谈的)。女性主义角度看还真挺不错(珍珍如此,珍珍的姐姐还是手球国家队运动员)。小市民嘴脸抓得也挺活灵活现。萨克斯吹的比较敷衍,广东口音也挺敷衍……以及,“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竟然如此自然地成为日常用语……

猜你喜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5-2026 All Rights Reserved